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武侠修真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方言俗语词中的数字谐音趣假

方言俗语词中的数字谐音趣假(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星空武祖 阴间那些事儿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冷王溺宠妻:倾世御兽狂妃 混世狂兵 剑道之皇 惊世女暴君:死神的极品赌后 夺嫡庶女 颤抖吧:伊人来自地球 苏家有女

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数量表达要求准确,是写作的基本要求。然而,方言俗语词中的数字会是假的,而且大变魔术,表达的根本不是数目,而是其他的意思。从一到十、百、千、万,都会如此。同一个数目,所隐示的意思可此可彼,不一而足。这又是谐音隐实示虚的一种情况。各地方言词典中有一批以数目字作假的趣难词(有的已吸收为通语词),但词典都回避对数目字作解释。本文汇集250多个这样的词语,论证它们的谐音隐实示虚,再揭示这种趣难词构筑的汉语文化宫的丰富多彩的面面观。它将打开你的眼界,启迪你的智巧。

“一”的谐音作假

贵阳,假巴一二:假装的样子。“假巴”即假。《贵阳》:“巴:形容词后缀。”例句有:他假巴笑下。“一二”不是说略微假装,由“假巴意儿”谐音成趣假:假情假意。又,正一作二:很正经、严肃。由“正意作儿”谐音,是正经正意的。

武汉,见二:见疑、怀疑。把“见疑”暗中先谐音为“见一”,再虚仿出“见二”。

柳州,一哥:江湖隐语,指“顾客”,行骗对象。“意个”的谐音,他是被盗贼、骗子等“打主意的个人”的省说。这种对象或被叫成“猪”、“蠢猪”,也是从“打主意”谐音的。“一哥”词不限于柳州,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年出版《文史资料选辑》第47辑,于城《记“江相派”一旧时代里一个迷信诈财的集团》言,遍行各地的江相派就有隐语“一哥:顾客。”

《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商铺.丝经业》:“一一,减少也。”是清末民初蚕丝业隐语。“乙”的谐音。“乙”字为勾形,所以古代当作动词“勾”字用。《史记.滑稽列传》:“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指读到某处而暂停时,即打个勾作记号。也用为校勘术语和符号,指前后文字颠倒,打个折线记号表示。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此意又作“乙转”、“勾乙”的联合构词。古人又用标“乙”指示文章应分段落处。“乙”指勾,勾去即取消,所以“一一”即“乙乙”,为减少义。

“二”的谐音趣假

《大词典》,小二哥:1泛指市井的青年男子。元卢摯《蟾宫曲》:“小二哥昔涎剌答,碌碡上掩着个琵琶。”2旧时称旅馆、茶店、酒肆的侍应人员。《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店小二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店里小二哥。”亦省作“小二”。《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便令小二点杯茶儿递上。”但,二哥是排行称呼,一般人或顾客对所称的青年男子或招待员并无二哥的关系。其人更不能自称“二哥”。实由“小儿个”谐音为假。意同“小的”、“小人”,指年青。类似的“老儿”即老的、老人。“老生儿”指老年时所生最小女儿,“老西儿”指山西人。“老儿”宋代指父亲、老人,明代指丈夫。见《大词典》。儿,都不是儿子义,仅指人。

丹阳,二小、二小庸:供人驱使的人;低人一等的人。又,小小二子:很简单、容易做成的东西。忻州:小小二人:心胸狭窄的人。都是“儿”的趣假,词尾。“二小”是“小二”的倒序,如不虚假,便不可倒序。

苏州、上海,缠夹二先生:常发生误会和错误的人。杭州,大二先生:穿长衫,打扮得像个先生。又,鞑二哥、鞑二奶:杭人对清朝旗下营内男子、已婚女子的称呼。歙县:当兵二:当兵的。建瓯,月二奶:月亮,月神。

以上可为一组,“二”都是“儿”的谐音,或指人,或仅是词尾。指人时与“先生”等复指。“鞑二”即“鞑儿”,犹如“鞑子”。

哈尔滨,明公二大爷:内行,高明的人。又是更复杂的“明公而达也”的谐音。

由此可以讨论如今流行的俗语“包二奶”的曲折隐趣,它应是“爱而包”的谐音而又倒序,有的是包两个甚或三个的,都统在其中了。当然,按字面解为包少奶奶(包,趣解为姓包),也是可以的,所谓殊道同归,船多不碍路。

建瓯,下二轮:下一轮,下一次。武汉,下二回:下一回。但洛阳话,第儿里:第二天。却是以“儿”言“二”,正与以“二”,官“儿”相反相成。

柳州,牛二姐:母牛的生殖器。“牛儿接”的事理,可指公牛交配或牛犊接生之处。三个字中两个为假,所指趣侃谑浪。却因风吹火,费力不多。

黎川,洋一马二:好出风头。即:扬一码儿,显扬一样儿(本领)。上海,差二勿多:差不多。贵阳,棒老二:土匪。煤巴佬二,旧时指挖煤的人。词中“老、儿”是复用指人的词尾。成都,汉中、重庆、奉节、遵义、昆明、曲靖等地也说“棒老二”,或作“棒客”、“棒子手”,从持棍棒抢劫言。

丹阳,土老二:乡下佬。劐老二:破的。劐,义为破。小二老:幸灾乐祸的。“土老二”由“土、孬儿”谐音复说。“小二老”由“笑尔孬”谐音。

忻州,黑汤二水:汤、水很黑。黑蔫二黄:面容憔悴。黄眉二歇:面黄肌痩。趿拉二松:穿戴邋遢。长袍二挂:衣服过长。肥袍二挂:上衣太肥大。筛拖二颤:浑身发抖。洋烟二鬼:像吸鸦片烟的人。高吆二喊:高喊。结咳二巴:说话结巴。乎不二害:杂乱。都是“儿”的谐音,助词。忻州话此种格式非常发育。

贵阳,汪二:胆大。“汪、妄”的谐音,从“胆大妄为,,变来。周二:粪便。“周”有“浑”义,“浑”与“溷”同音谐音。有意趣假为姓汪、姓周而排行为二的人。幺二和三:装腔作势。其中谐音“妖儿”指装腔作势。字面意思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加二是三。贵阳话“二(儿)”的假趣也很发育。

上海,幺二:遥远的地方。词典标同音代替号,不必而误。是谐音“遥尔”。

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抓住李二的胡子:俏皮话,意思是抓住‘理儿’的谐音,指理直气壮。”笔者可补言“的胡子”也无关事理,由“得呼、指”谐音:可以呼喊而指点。

南京,二道毛、二刀毛:齐耳的头发。二面二:当面、对面。洛阳,二老雕:老鹰。谐音理据各是:到耳毛、二面儿、恶老雕。

贵阳,佯不张二不睬:不理睬。即不张而不睬样儿,谐音又变序。正二八经:正经。即正儿巴经。八二胡:八字胡。即八(字)儿胡。妖精十二怪:骂女子讲究穿戴。即谐音妖精势儿怪。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辨本是正确的道理(而乱来)。三七二十一,是绝对正确的,但为什么不说四七二十八、五九四十五之类呢?原来是谐音“不管尔适宜”。谐音用文言代词“尔那”。把“尔适宜”谐音成“二十一”,再说成“三七二十一”。

“三”的谐音趣假

《大词典》,三家村:偏僻的小乡村。但“小”的一层是添足而不确。引例唐王季友《代贺若令誉赠沈千运》:“相逢问姓名亦存,别时无子今有孙。山上双松长不改,百年唯有三家村。村南村西车马道,一宵通舟水浩浩。涧中磊磊十里石,河上淤泥种桑麦。平坡冢墓皆我亲,满田主人是旧客。举声酸鼻问同年,十人六七归下泉。分手如何更此地?回头不语泪潸然。”从“村南村西车马道,一宵通舟水浩浩”可以知道,显然不是偏僻的小乡村,更不是只有两三户人家。“山上双松长不改,百年唯有三家村”句,实际是说:只有山村松树能百年常在。“三、山”的谐音趣说。三家村即山家村,即山村。

杜甫《得舍弟消息二首》之一:“今有平阳信,遥怜舍弟存。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寄食在村内一家中,不是仅一家人的村子。

陆游《题江陵店壁》:“青旆三家市,黄茅十里岗。……行人相指示,此路走襄阳。”有集市有酒店,又是通往襄阳的路,自非偏僻而小的,是说地在山野,而非城镇。苏轼诗:“萧然三家步,横此万斛舟。”步,是河埠的别写,即码头。“三家”即山村,更不是偏僻处三五人家之地。元张雨《早秋》:“每嫌新酒少,尚喜故交稠。篱落三家壁,梧桐十日秋。”是说自己的家就是山家,篱落如同墙壁。元张可久《殿前欢.西溪道中》:“笑掀髯,西溪风景近新添,出门便是三家店,绿柳青帘。……谁将草书,题向茅檐。”言此山村新开了酒店,自然不是仅三五人家之地。元剧《萧淑兰》一折:“想你也梦不出翔龙飞凤五云楼,心则在鸣鸡吠犬三家店。”

《大词典》“三家店:指村镇小店。”而“小”的一层也是添足而不确。

宋代陶谷《清异录.玉枕薯》:“岭外多薯,……味极甘香。人多自食,未尝货于外。本名玉枕薯,又号三家薯。”绝不会仅人家少的僻远小村才种,是“山家所种”的趣说。

近当代许多方言有一批贬称人的词都以“三”字殿后,如上海、瘪三:很痩者。拉三:女流氓。航三:令人不快、失望的人。老鬼三:难以明说的事物。吹牛三:吹牛者。北京,浪张三:轻狂男人。涮三儿:使人上当的人。宁波,万三:夸夸其谈者。丹阳,缩三:无交际能力者。长沙、武汉,贱三爷:贱骨头。绥德,日瞎三:无能。吹三:吹牛。谎三:说谎者。浪三:出风头者。鳖三:无能者。甘肃陇东,争三:冒失、有勇无谋者。还有很多。“三”字无从说起,当是谐音“山”。由城乡差别而来的“山、村、土、沙、野、鄙”等名词都有了贬义,因而指诸多不好品德的词便都缀“山”字而称。

猴子,北京、哈尔滨、洛阳叫:猴三儿。柳州叫:猴子老三。上海叫:阿三。古代有山猴、山猿、山猱等词。“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从猴与山相关而言。

上海,翘老三、弹老三:死,詈语。按,跨过,口语说“跷”,或说成“跳”,即“弹”。“三”由“山”谐音。人死埋在山野,古语所谓“托体在山阿”,简说“归山”。此二词便趣谑:跨入、跳进山中了。由于“三”的虚假而再虚粘成“老三”。柳州旧时江湖隐语“乔伯”指死亡,今变成方言词,“乔,,即“跷”。扬州,满屋三间:气味、声音到处都是。杭州、柳州,乱讲三千:乱讲一气。前者是“散满屋间”的变序。后者即:乱讲散牵。

杭州,半三不四:无头无尾。“半散”之意。娄底,棱光三十=棱光:光滑;一无所有。棱,表程度甚的前缀。按,次义时“三十”是“散失”谐音,因分散而光,又指光滑义。

哈尔滨,裂拉三光:身体歪斜,脚步不稳。按,理据:离拉散逛。方言把“离开”读为“裂开”音。踏空,方言说成“散”、“闪”。滑而不稳、踏空,方言说“逛”。

徐州,两不三三:分散,不集中。按,谐音理据:两部分,散而又散。三十三,是趣假。万荣、南京,零三八五:分散。天津说:零三八四。忻州说:乱三八四。万荣,四三五野:到处。理据只是“散”。“八”是“扒”谐音,扒拉到四处。长沙,一四三:形容词后加成分,表夸张强调。如,丢烂一四三:丢得到处都是。“一世散”与“四散”的糅合。崇明,要紧三慢:要紧时候。按,“散慢”的动宾结构。散,指消失、无有。散慢,强解为不能慢。

北京,三七儿:闲言;引起是非之言。哈尔滨,念三七儿:发牢骚。三七疙瘩话儿:抱怨话。按,都是“散气”的谐音。后一词即“散气疙瘩的话”。

太原,三眼六贼:东张西望。按,即“散眼(如)贼溜”,指目光不集中。

“四”的谐音趣假

大四八。元剧《百花亭》一折:“怎敢大厮八将凉浆谒。”《雍熙乐府》卷八《一枝花.咏春》:“一个大四八忙牵金勒马。”按,四,是“肆”的谐音。厮,是“肆”的记音别写。大肆,大模大样做其事,如“大肆宣传”中。因“四”而虚粘“八”。今徐州话,大四巴脚:大模大样;花钱大手大脚。词形当作:大四八脚。可证“/八、巴”谐音关系。

北京,四脖儿流汗:汗流满面。忻州,白牙四口:满口白牙。按,“四”由“是”谐音,满脖子都流汗(隐含了满面一层)。“是”有概括义。是处即处处,是人即人人。崇明,横四、横四横:反正。按,“横是”即不管如何都是,即反正。苏州、上海、崇明,来事、来四、来三:有木事。按,“来事”是理据,事情可落在他的身上,他可让事情来。“四”是谐音,“三”便是仿词。上海,老三老四:傲慢。“师”或“势”的谐音。老势,指倚老卖老。老师,指以师自居。而老三、老四则无从骄傲。“三”是虚义粘连。

贵阳,四眼落眍:眼珠深陷,人有病态。按,以“死眼”指不灵活、不精神。

北京,四五不靠六:说话零乱。乌鲁木齐,四五不六:不伦不类。按,四、五、六,正是相靠的。“似伍又(不似伍),似靠成一溜(又不靠溜)”的省说。伍,指配伍,相合。溜,犹一串。西宁,二四四:爱理不理。按,“二(意)思思”是理据。

香港,受人二分四:谑称受雇于人,不得不干应干的事。按,“二分四”表面指钱,是作事的报酬。但现代没有这种低报酬。由“受人饵,分事”谐音,吃了人家的饭,就要分担事。

贵阳,憨包憨四:傻里傻气。四、势,谐音。崇明,多年三四:长时。四、时,谐音。三时:过去、现在、将来。哈尔滨、北京,四六句儿:骂人的连串话。即卩“是一溜串的话”。

北京,四六步儿:称缓慢(仿佛有“四、六”节奏)的脚步。(徐世荣)按,“是溜步儿”的谐音,指缓慢。正是不知谐音趣难机制(仿骈文“四六句”),才上当误释。溜步无所谓节奏,更无所谓

四、六节奏。四六夹开:清楚明白地作出决定。如:今儿个咱们倒得说个四六夹开!到底这笔药费归你出,还是归我出。按,仍由“是一溜”谐音,指一道线分开的清楚明白。不是分为四和六。

哈尔滨,四腿拉胯=支腿拉胯:坐卧姿势随便、难看。按,“四、支”谐音,都是“支腿、拉胯”的联合结构。哈尔滨,丁当五四、丁当二五;天津,丁当五四、丁当五六;忻州,丁八二五;徐州,乒乓二五:都指动作、言语利索。按,各词前二字都是以敲打声响亮的象声词。谐音关系是:五四即伍似、二五即儿伍、五六即伍溜。“伍”指互相配伍有节奏的一连串。似,相似。儿,助词。溜、伍,复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误嫁妖孽世子 嫡女 死神降临 重生之娇宠小娘子 天生科技狂 神武都市 大明骑龙 穿越扶摇九天 沈家有女 此情荒唐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