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明末皇帝分身 > 第二六一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一)

第二六一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一)(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大唐暴力宅男 抗战虎贲 红色贝雷帽 混在抗战 我是木匠皇帝 强秦 鼎宋 大主宰:开局成为浮屠少主 三国之大霸主 缚春情

笔趣阁 最快更新明末皇帝分身 !

崇祯十一年,正月。天津。

京师从北回迁至南后第一年的春节,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好。北京的朝廷机构,大量的迁往南方后,大量的宗室、勋贵也跟随去了南方,北方的政治氛围稍微淡去后,商业上却的比较活跃起来。

尤其是天津,经过特区的报纸舆论宣传机器,不断的传播下,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觉醒。“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等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关于经济、生产力的方面的思辨,在天津早就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大量接受新式思想洗礼的特区新式学生、文官、军人、学者,纷纷抨击片面的中重农主义。提出,社会分红让人们从事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通过鼓励工商发展,天津特区四十万民众,已经切实的感受到了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带给他们的富裕生活。

过去地主佃农经济模式下,大量的田租收入被地主征收了。一名佃农一年忙到头,整年的劳动收入,也不过是几百斤的存粮,风调雨顺年间也仅仅能够糊口,一旦遇到灾荒、病情的,便会迅速陷入破产绝境。

而在特区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下,一名劳动力年能赚10多两银子,解决吃饭问题也就是两三两银子,即可解决。剩下的大量的自由支配的个人财产,令他们享受过过去难以想象的富足生活。

新来的工人还未脱离小农意识,往往是一发工钱。就去粮店中换成粮食。但是特区的粮店,几乎是无限敞开的供应。这些新来的工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发现自己一个月购买的粮食,已经足以吃一年,几个月工钱换来的粮食,足以让全家吃几年。而特区的仓库粮食储备,一直在增长,天津本地的产出,加上朝鲜、日本的廉价粮食。让天津的粮价低至1两银子1石米的低价。若是粗粮,一两银子可以买两三石。

在这种情况下,天津特区的市民们终于知道了——只要有工作,吃饭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而这一切的繁荣,是建立在工业发达的基础上。

工业需要——原料和市场,在在天津,已经成为了常识。

江南地区,尤其是松江府的抵制天津棉布,以及断绝对天津提供棉花原料的行动。逐渐的在天津传播开来,让节日喜庆中的天津特区。蒙上了一层阴影。

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无数闲人议论。

高三爷原是一名家有三十亩田的自耕农,原本日子也较为富足。但是,崇祯年间,十年倒有九年荒,田地中轻则减产一半,重则颗粒无收,像高三爷这样的小地主,依然要承担和往年差不多的赋税。就撑不住了卖掉了田地,带着全家老幼,到城里面打工。

刚刚在天津的咸水沽,安定了下来,儿子找一份木匠工作,媳妇在皇家纺织公司做纺织女工。一家的生活,看起来比过去有盼头多了。

但是大过年的。就听闻天津与松江府那边闹翻了,避免令人忧心忡忡。

而在明末的城市中,茶馆是普通市民最常见的消遣场所。

高三爷平时闲着,就泡在茶馆中。消费一壶茶也不过三十文钱,还能听听曲子、说书什么的。没有曲子、说书,茶客们也谈论新闻时事。

这段时间,松江府棉花涨价,已然成为热门新闻。

“老李啊,你说这天津一年要从松江府进货2000万斤棉花,工厂里面才有活干。现在,松江府将棉花涨价到100多文钱一斤,三斤棉花一匹布,棉花成本比布还要贵,厂子该怎么办?”高三爷显得忧心忡忡。

茶馆老板老李呵呵一笑道:“咱天津的谪仙人肖国师,能没有料到这件事?这是挖个坑,等松江府自己往里面跳呢!”

高三爷一愣道:“此话何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一念成婚,归田将军腹黑妻 医娘傲娇,无良病王斩桃花 绝世俏仵作 庄亲王福晋 将心独宠,下堂妻的春天 虎将去抗日 凡人歌 超级兵工帝国 晚明之我主沉浮 父皇的嚣张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