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霍顿飞翼(2 / 2)
“但是,飞翼布局的的确有着很严重的气动控制问题。所谓飞翼布局,就是整个飞机没有明显的机身机翼区分,整个架飞机看起来就像是一只蝙蝠,它没有平尾也没有垂直尾翼,整个飞机的俯仰控制、方向控制全部靠飞翼后面的差动副翼来实现。除了前面说的升阻比大,结构重量轻之外,它还有着有效装载空间大、雷达反射面积小的优点。当然,它也有着其固有的缺点。这种无尾的布局,要求飞翼上各种操纵面来产生需要的力矩,因而增加了飞控系统设计难度,要想实现飞翼轰炸机的应用,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BFW方面的设计师们,考虑的确非常周全,如果没有可靠的气动控制装置,的确是无法有效控制这架大型飞翼式轰炸机。这几天我想到一个办法,不过只是理论上的,究竟能不能实现我也没有把握。只有造出实机来才知道。这种办法就是利用多组升降副翼和一组开裂式方向舵的组合来实现有效操纵,这种飞翼机必须设计成大展弦比飞翼,我们需要的是20多吨飞翼轰炸机,其升降副翼至少需要3组。在飞翼的后缘最外端,再布置一组开裂式方向舵,就可以实现俯仰、滚转和纵向的操纵。”
雷玛惊喜地问道:“什么,居然这么复杂,那开裂式方向舵又是怎样的一种装置呢?”
肖卫国笑吟吟地回答道:“这的确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这么说吧,开裂式方向舵安装在飞翼后缘。它可以裂开,成为两片翼面,一片朝上,一片朝下,通过两翼上的非对称阻力产生偏航控制力矩,这对于大展弦比的飞机来说,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航向操纵舵面。它是以较大的阻力为代价,但它只有在偏航机动时才打开并产生较大阻力,对飞行性能没有不利影响。”
梅塞施密特是一拍大腿,激动地道:“这个设计太绝妙了!我相信有了这种开裂式方向舵,飞翼式轰炸机一定可以飞起来,我认为咱们研制这种飞翼轰炸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虽然说有一定的风险,不过一旦成功,其意义甚至比喷气式发动机的意义还要大呀!有了飞翼式轰炸机,我想在这次竞争当中,我们是一琮可以胜出的。”
肖卫国当然知道霍顿兄弟的飞翼设计还有比较多的问题,在另一个时空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况。1945年在德国航空部的方案会议上,尽管霍顿兄弟强烈反对,但两人两票势单力薄,容克斯和梅塞施密特的工程人员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了装有巨大垂直尾翼的方案。在后来还能找到的草图中可以看到,飞行员座舱就为与垂尾前缘,6台Jumo-004涡喷发动机悬挂在机翼下方,每侧3台收纳于1个发动机舱内.炸弹舱和起落架舱均位于发动机舱之间。
雷玛?霍顿盛怒之下决定撇开其他人独自单干,他重新设计完成了Ho-XVIIIB。Ho-XVIIIB有3名乘员,座舱为气泡状,设置于飞翼前缘顶端。它的动力系统和起落架配置非常古怪,机翼下方吊挂有两个巨大的固定挂架,每个挂架两侧各吊装1台发动机,而挂架内部则是中空的起落架舱。雷玛认为2个由4个串列排列的主轮组成的主起落架能够完成所有的任务,因此没有设计前起落架。根据草案估算,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约为35吨。所有的燃料都储存在机翼油箱中,没有设计可抛弃式的副油箱。估计Ho-XVIIIB的航程可达11000公里,升限16000米,续航力可达27小时。
当然,最终这些方案都没有成功。包括美国诺斯罗普同时期研制的飞翼式飞机都失败了。这都是因为飞翼式飞机的气动控制上还存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直到几十年后,随着航空技术发展才解决了飞翼布局的气动控制问题,大量的飞翼机出现,当然除了B2轰炸机外,都是无人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