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武侠修真 > 太平春 > 第91章 大旱灾东南旱

第91章 大旱灾东南旱(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系统之骄纵 神狱之门 绝世帝主 上神[古剑] 魔女后勤 鬼磨刀 友情岁月 红警之从废土开始 [韩娱]祸水不流外人田 重启之人生征途

江宁县的情况,也只能是自理。

徐秀收到回文,到是温和,言说东南大旱,朝廷赈灾,最大的可能就是从南京城粮储调拨,到时候支援整个东南,自然会有江宁县的一份,稍安勿躁即可。

如此,江宁县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徐秀道:“梁县丞。严格关注城内农田交易的情况。”

自从先前发现江宁县少了一万多户,也就是数万人的人口,农田也少了几万亩,他就知道,这一定是土地兼并。

多发生在灾害及百姓困苦的年月。

他却是不知道,从弘治十七年弘治皇帝身子大不如前,松弛对朝政的控制,一直到正德元年这不足两年的时间里,整个大明少田四百万顷,少户三百万户的可怕数字。

四百万顷,是个什么概念?大明洪武朝有田八百五十万顷多,弘治十七年,也在八百多万左右,而两年的时间,整个帝国的农田,少了一半,自然不是这些田不见,只是在数字上,不见了。

细思恐极。

如果徐秀知道这些,他一定会浑身发冷。他一定会知道,自己要替大明打打方向盘,是个多么艰难的事情。

梁行也明白此间道理,他道:“田不会平白无故消失,人口也不会平白无故没有,大人有何思考?”

人肯定还在江宁,没有那么容易走脱的,可现在要找黑户,难度却又十分大,徐秀无奈道:“眼下旱灾事急,我们只有先控制住既有良田不要被侵占,农户不要再逃离,至于那少掉的几万人,几万亩地,只好事后再说了,但事情,不能一样一样干,县丞辛苦一些,多关注关注,多搜集搜集情报,多加加担子。”

梁行他用的很顺手,这么久接触,也知道是个可以信任的人,自然愿意给他多加担子。

梁行认真的道:“是,绝不辜负大人。”

增加担子,就意味着增加了权力,梁行自然知道其中的好处,故而也不会埋怨多干活之类的。

旱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或者说在这么多日子不下雨过后,每过一天,造成的各种反应都是原先的倍数,难以做加法。成片成片的农田开裂,一个个池塘渐渐露了底,往日流水潺潺的小何,也变得无精打采,逐渐断流。

徐秀这些日子很少在县衙待着,他在田垄地头,他在河渠旁边,他在打井旁指挥,可以说整个江宁,无处不存在他的身影,忙忙碌碌虽是一方面,可他的内心却十分惶恐,两个月,就是去京城都能有三个来回了,可他的一枝梅还是没有回来。

因为,许进公的书信……已经到了,平安返乡。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害怕,只好沉醉在工作之中。

一派公事公办的态度,基本没了往日的从容,有的只是严谨。

老百姓似乎都感受到了徐秀的悲天悯人的有心,甚至有了江宁县寝食难安,忧心百姓的好评价。

全身心投入工作,徐秀的脑子转的非常快,如今农活继续干下去,也没了多大意思,劳役,也用不了那么多。

放任农村闲散劳动力继续就这么闲着,是个无法接受的事情。

无奈的徐秀只好要求江宁商会的建设增加进度,增加南门建设的速度,多招收人,农村闲散劳力,虽然他很愿意去用善良的心思去看待,但一旦农村里青壮年劳力闲下来,精力充沛的他们肯定闲不住,而他们基本不识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治安也就会跟着下降。

老秀才很不满意他的这个论点,徐秀也知道农民最善良,可后世看到的经验告诉他,农村有大量的闲散文盲劳动力,必然会引起社会治安的下降。

如今农村早就是一个情绪敏感的地方,辛苦劳作一年,眼看全部化为泡影,是个人都会心痛,是个人都会情绪不稳,如果在稍有差池,火药桶瞬间就会爆炸,若是引发严重后果,就得不偿失。

江宁县也只能不得不以自己的恶心思以己度人了,暗道一声罪孽。

要求江宁商会让他们上工,要求他们去扩建南门水道,离着城更近一点,反正现在枯水期,容易的多。要求他们去修路,银子的花费反而是个不怎么严重的事情了,江宁商会目前有掌柜十五家,旗下四十多号商铺,生意好做了不少。

当量上去,钱也就到手了。

更有江宁杂文各种宣传,虽然商会的银根一直很紧,但还是能负担的起的。

如此安排之下,乡村的火药桶算是降下了温度,城中因为有了更多的劳动力,消费水平也就更多,徐秀看的明白,只有消费出去,财富流动起来,这个市场才会繁荣。

眼下,老百姓的情绪安抚的很好,社会安定,就是有些小偷小摸,在徐秀的毫不留情之下,强势弹压,也恢复了往日的平和。

能够做到这个地步,惊呆了许多人的眼睛。

谁都不能不承认,那就是江宁县的确是个有能力的官员,在其他各县都为旱灾扰乱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江宁县,却一枝独秀那样的平和,不去农田里看,根本就不会认为这是个遭旱灾的县城。

张璁佩服道:“东家将来能上地方志的循吏传。”

循吏者,通俗讲就是能干活,不挑事,地方志,那只能是江宁县一县的地方历史。

徐秀显然不这么认为,他有更远大的目标,道:“能干活的官员其实很多,不挑事的官员也有很多,但为什么显得不多?那是因为各种掣肘太多,上有长官压着,底下有油吏地方大户挤着,理不清这些,又怎么做事?能干活,不挑事,又能搞斗争,三者合一,才能做事,孤儿循吏才显得少。可是,秉用你觉得我会是不挑事的人吗?”

显而易见,那封《十取其三疏》早已经搅得朝廷到处在吐口水,对喷,若说不挑事,显然不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误嫁妖孽世子 嫡女 死神降临 重生之娇宠小娘子 天生科技狂 神武都市 大明骑龙 穿越扶摇九天 沈家有女 此情荒唐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