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之殇(七)(2 / 2)
“沈公子,我已经说得非常清楚,除非李昊死去,大明灭亡,否则我一定与朱元璋、李昊二人不死不休。”
“好!我就当你说得都是真话。”
说着两个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最后一个人的身上。
“今日你不是有好消息吗?快快道来。”
“如果我估计没错,朱元璋现在已经病入膏肓。断则三月,慢则半年,朱元璋必死。”
只见第一个人,咬着牙狠狠的说道:“朱元璋就这么死了,简直就是太便宜他了。”
“没有办法,若不是朱元璋每日都非常的谨慎,早七年前,我就有机会毒死朱元璋。现在朱元璋极为谨慎,所以我要出手,看来很难。”
“这对于我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而是一个坏消息。我一定要让朱元璋痛苦一百倍,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不要说这些事了。今日来,我是打算为你们引荐一个朋友。这个跟你一样,也是朱元璋的敌人。”
“何人?”
只见第二个人,轻轻的拍了拍手说道:“您出来吧。”
其余的两个人都在好奇,不知道那人所讲何意。当话音刚落,不知道从哪里突然间就出现了一个黑衣人。这个黑衣人到达了三个人的跟前。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全部都愣住了。
“好厉害的功夫,我苦练功夫二十余年,竟然没有发现你就隐藏在我们身边。这位兄台,你可告知在下,你到底是谁?”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这个人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让那两个人都感觉到别扭。第二个人连忙解释道:“我有一个计划。”
当第二个人开始说起计划,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瞬间明白,此时此刻,机会到了。
“公孙先生、不愧是公孙先生,果然机智过人。”
“你小子可算是出了一个好主意。不过你有把握?”
“应该是万无一失。”
“那好,我就再信你一次。如果这一次在失败,那就我只能用我自己的办法对付朱元璋。”
“放心吧,这一次万无一失。”
当一切都谈论的差不多了,四个人开始分别离开破庙。不过第二个人和最后来到破庙的人并没有各自离开,而是两个人又在湖边相遇。
两个人都解开了头上的面纱。第二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公孙羽。而最后一个人也不是别人,正是查理霸。
公孙羽看着查理霸说道:“你的计划非常不错。不过我到现在始终都不相信,你会出卖朱元璋!”
“怎么?你跟我合作了纪念,莫非对我还有顾虑?”查理霸停顿了一下,喃喃的说道:“我和你说过了。害死南昌王的人,不是李昊,而是朱元璋。只要你不对付李昊,其余的人在我眼里不过蝼蚁。所以朱元璋有多少?无非也是孤魂野鬼一个。”
公孙羽看了看查理霸说道:“真的不能对李昊出手?”
“你也跟在李昊身边那么多年了。你感觉李昊为人如何?”
公孙羽沉思了半天,最后喃喃的说道:“我只能说李昊却有大才,而且伪装的很深。”
“我不管你怎么评价李昊,但是我要告诉你,当初我们所谈的,始终未变。”
“好!我只是希望李昊不要破坏我们的计划。”
“放心吧!我已经想到办法如何支开他了。”
“好,全部听你的。”
今日我还为上早朝,就得到了齐泰的奏书。
原来蒙古大军被击退到漠北之后,多年来一直都想着反扑中原。不过大小战争都打了几十次,均以蒙古大军溃败为终。所以在蒙古内部,出现了两派,一派以朵木尔为首,一直都主张收复中原,再创天可汗时期的辉煌。当然在朵木尔的眼里,中原是他们的。而另外一派以仓颉顺为首。仓颉顺认为现在的蒙古早已不是当初天可汗,也就是成吉思汗那时候可比。多年来蒙古反扑中原,十有九死,蒙古的势力早就已经破败不堪。所以仓颉顺提出以漠北根据地,发展国力,从长计议。
结果双方势力大战起来,最终以仓颉顺失败为告终。
仓颉顺被朵木尔击败之后,无法立足与漠北,所以投靠了北平的燕王。燕王虽然是藩王,但是朱元璋的大明之下,朱元璋大权独揽,自然所有的事情,燕王都以上书朱元璋。
燕王奏书上明确指出仓颉顺诚信归降大明,愿意投降大明,愿意居众五千人马,远赴天朝,一切听从朱元璋的指挥。而奏书的内容中,还有一个部分,那就是燕王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和亲。燕王指出仓颉顺归顺大明,是对蒙古内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大明以礼待之,以德服人。那么漠北的蒙古,在看到仓颉顺的事,或许会再一次分裂蒙古内部。所以燕王的奏书中,主张大明派遣一个公主和亲王之女,与仓颉顺和亲。
齐泰给我奏书,就详细的说明此事。
在早朝之前,方孝孺等人、还有皇太孙朱允炆,我们几个人早就提前开启了会议。
“老师,您认为此事应当如何处理?”
我一时间没有了主意,而是朝着方孝孺等人望去。
方孝孺说道:“自古以来,天朝都有和亲这个政策。如果仓颉顺是真心归顺大明,和亲也未尝不可。而且以夷制夷,方某以为这个办法不错。”
黄子澄说道:“黄某不敢苟同。”
方孝孺问道:“黄大人,方某请指教。”
黄子澄说道:“仓颉顺已是蒙古的残党,仓颉顺的部族已经消失殆尽。仅仅几千人,根本难成气候。而且蒙古多变。黄某以为,仓颉顺并非真心归顺大明,反倒是燕王,此人不可不除。”
黄子澄的一句话,让我们所有人都愣了。
朱允炆问道:“黄大人你此话何意?”
黄子澄施礼道:“当初陛下亲封皇太孙,燕王等人一直都口服心不服。而且黄某得知,这些年来,燕王在北平城不断积聚势力。似乎燕王对储君之位,依旧念念不忘。这一次燕王上书陛下,难道燕王不知道仓颉顺早已是强如之末吗?如果招揽仓颉顺,势必还会得到蒙古的仇视。根本做不到分化蒙古的作用。燕王之所以上书,就是为了他自身而表现出宽大和仁慈。”
我就在旁边不动声色的听着。
我感觉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按照我对朱元璋的了解,朱元璋恨透了蒙古。若不是漠北之地条件不好,再加上大明建国之后,需要很多事需要处理。要不然朱元璋早就派强兵悍将扫灭漠北的蒙古。
所以我感觉燕王朱棣的上书,九成九朱元璋不可能允许的。
而黄子澄和方孝孺两个人的议论,话也越来越多。两个人本来就是儒家学者,要是争辩的话,谁都有各式各样的话。
看到两个人越来越激烈。朱允炆顺势叫停了两个人。
朱允炆看着我说道:“老师,您认为呢。”
而朱允炆的话,瞬间方孝孺和黄子澄都看向了我。
而我摇头苦笑道:“两位说的都对,但是两位都不了解陛下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