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荒唐之事(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宋扬天下 !
为了防止拥有大地产的商人地主谋取私利,破坏水利工程和驰道,政事堂制定了严格的水利驰道法大宋第一条抄家灭族的法令诞生了。
在历史上的宋朝,地主豪族霸占水利工程,引为私用,祸害周边,乘机兼并田产的现象实在太多。
破坏水利工程的结果,就是洪水泛滥,他们自家的田产也保不住。地主豪族只看到自己家的田产,只看到自家的收成,没有看到水利工程巨大作用。
历史上的宋朝是一个农业国家,皇帝也是大地主,国家的运转依赖于地主的支持。然而,现在的大宋,国家主要是靠四大学府和手工业作坊支撑。四大学府的学员来源于广大的底层百姓,地主豪族已经失去了对政权的把持。
特别是赵顼废冗令中的官吏不分家的法令,地方豪族出身的吏员全部被裁撤,改由四大学府出身的学子出任。他们任官不会被派到自己的故乡,所以没有人情纠葛,官职调动,高额的俸禄,严格的督察制度,让他们也无法在地方产生关系到自身利益的经济纠纷。为此,官吏没有与地主豪族勾结破坏水利工程的可能。
从政权人事安排上,再到法令的残酷严苛上,都保证了水利设施的兴建和维护。为了完成十年大治计划,除了这两点。政事堂在其它方面也作了安排,能够深耕的先进农具,先进的耕作方式,轮耕的次序,种子农药肥料,都降低了价格,并引导农民购买。
农药肥料,这两个概念是赵顼提出来的。不过,这个时代,除了一些自然的除虫手段外,还无法配置后世一般的农业。这样农药很原始,就是草木灰和皂角搭配制作的。好在这个时代的害虫没有后世一般,抗性那么强,很多农药都杀不死。所以,草木灰和皂角搭配制作的农药已经够用了。
肥料,也很原始,和后世的化肥是两个概念。所谓肥料仍然是家畜和人的粪便。而用来出售的肥料都是甘蔗榨干后,把甘蔗槁磨碎制作而成的。
为了积粪肥田,为了大量使用畜力替代人力,政事堂还大力鼓励饲养家畜,凡是有家畜的农户,在农税上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优待。特别是养牛马驴这样的家畜。
除了农户自家蓄养外,政事堂还引导商人或是地主建立专门的养殖场,北方大量兴建养马场,南方则大量兴建养牛场。
王安石的十年大治计划,已经超出了预期。水利工程和驰道,还有引导农业发展的政策,所有的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后世的共和国,直到九八年还在发大水,长江黄河松花江等四处决堤。完整的水利工程还是在两千年以后才做到的,当零八年再次下暴雨时,才没有出现水灾。而水泥路铺到各村,也是在一零后才实现的。此时,离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
王安石的十年大治计划和后世的改革开放发展方略一般,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发展。可是,后世共和国要三十年才做到的事情,放在这个生产力更加落后的大宋,十年能做到吗?
王安石这个庞大的发展计划,就算把每年所有的国税收入都投入进去也恐怕是不够的。按这个方案,大量的人力物力都将投入到这个计划中来,粮食危机在十年内恐怕不仅不能解决,还有越演越烈。
秦始皇隋炀帝,不过修建了几条运河驰道,国家就给败光了。驰道和运河也成为了历史上暴君的证明。而仁君,都是与民休息,从不大兴土木。
宰相沈括作了一个统计,最后发现,如果要完成王安石提出的计划,十年间每年至少要投入二十亿贯。大宋现在的国税收入只有两亿贯,这已经是英宗朝国税收入的三倍多,是仁宗朝国税收入的八倍多。国税收入再翻十倍是什么概念?如果不是经济体的壮大,自然取得税收,而是加税的话,秦汉隋唐四朝上千年所有的税收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这样算的话,除非现在大宋的粮食总产量增加十倍,手工业作坊矿场,数量增加十倍,或是产量增加十倍,否则,根本无法取得每年高达二十亿贯的税收。
而这样庞大的工程,意味着每年至少得招募五百万以上的青壮,光是招募劳役的花费就超过了两亿贯。这意味着,材料用费,全部由竞标的商人提前垫付。五百万青壮,相当于整个国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投入到了水利驰道的建设上来了。
粮食产量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增加十倍,而手工业作坊更是不可能。现在大宋的财力基本上已经被榨干了,虽然建立了农业与手工业互补的有效机制,但是如果没有外力的凭借,根本没有办法得到迅速的发展。也就是说,没有外力,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庞大的水利工程,大宋很可能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