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天翻地覆(1 / 2)
徐泽在大名书院平静的水面投进了一颗大石头,掀起的大浪使得原本准备科考的士子迅速分裂为两批。
想要卖身同舟社博取功名的一批自诩为开拓传承者,坚决维护圣教神圣教义的一批自然是卫道者。
两批人相互攻讦,争吵不休时,煽起这把火的徐泽却早已抽身离开了大名府。
其人再次出巡,主要检查各地落实同舟社政令,组织基础建设的效果。
相比起务虚的儒学发展方向问题,这才是眼前更有意义的实事,更是同舟社的根基所在。
赵宋北疆既无山川险要防护,又自废武功导致军力不振,面对辽国这个百年强敌,不得不牺牲河北这块传统农耕区作为国防缓冲重地。
传统农业是个需要持续投入的行业,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普通农家种田都会休耕养田。
只是,仅靠自耕农单纯对耕地品质的有限投入,最多也就保持肥力,却应付不了造成大范围农业减产的水c旱c蝗等自然灾害。
而能有效减少这些灾害的大型水利工程,以及与农业配套的高规格道路铺设c预警信息网络建设等大型农业基础建设,注定只能由官府强力推行才有效果。
河北两路农业的问题便出在这些上面。
一面是农业基础建设为国防需要让路,人为将大量的良田改为溏泊c榆塞,以防范辽军长驱直入;
一面又是朝廷三易回河瞎折腾,使得本就泛滥的黄河失去约束,动辄泛滥决溢,两岸大片土地经过反复冲刷浸泡之后,肥力大减。
长达百年时间的政策偏向和投入衰减,再加天灾人祸多重作用,使得这片土地的整体农业基础建设持续衰退。
面积更大,耕地更多的河北两路,无论人口(官府数据河北两路仅七十九万余户)还是赋税,都不能与京东两路相提并论就是明证。
即便以同舟社深入底层的管理体系,一两年的时间便想让这片土地恢复鼎盛时期的承载能力也是痴人说梦。
为此,徐泽安排农曹和工曹共同制定了三年道路(村村通)c十年水利c百年治河的短c中c长期河北复兴计划。
这套计划并不是相互割裂的。
比如取土修路的同时,也可以疏通沟渠;而加固堤坝c清理淤塞,既能减少黄河泛滥造成的直接损失,也可增加农田肥力。
这大半年中,共建会多次按照工曹的分工,以钱粮雇佣百姓标段施工,秋收过后,又将暂时闲置的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大项水利建设。
彻底组织起来的人力可以胜天,但在自然伟力面前,当前阶段的河北人力还远远不够。
拿下河北路后,徐泽第一次出巡黄河险堤时,曾发现了恩州清河埽和冀州信都埽两处被河水侵蚀严重的堤坝,以及其余的若干处普通险段。
事后,徐泽亲自督办,将这些险段进行有限加固(时间和人力等条件只允许做到这一步),又严令各地落实汛期实应急措施。
结果,汛期来临时,还是出现了决堤,造成两百七十二名百姓死亡和失踪。
这个数据比起赵宋治下动辄万人的死亡数,零头都不到,再次证明了即使暂时治理不了黄河,有措施总比没措施强。
有官员便提议对比以往数据,大肆宣扬同舟社的爱民护民之举,以进一步凝聚人心。
这个建议报到社首这里,却被徐泽否决了。
决堤了就是决堤了,死一个百姓也是死。
拿同舟社和烂弱透顶的赵宋比烂,有什么出息?再说,官府征得税收,服务社会,不都是该给百姓做的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