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南子拿木瓜之喻(2 / 2)
但是,他们与蒯聩乃是一根绳上面的蚱蜢。
当即众人齐齐表示了愤怒。
作为太子身边的近臣,他们自然知道这里面是怎么回事。
对于政治来讲,对错不重要!
哪管公子朝私通的是齐国公主,是前任国君的夫人。
蒯聩大喜,急忙对戏阳速道:“等到回国之后,你们跟着我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我,我一回头看你,你就杀死她。”
戏阳速是蒯聩身边的武士,素来都是充当他的车右的。
太子蒯聩身边的诸多士人,此人的武力排为第一。
甚至,在整个卫国,这人的实力都能在前三之列的。
戏阳速同意了。
于是二人这才又返回了卫国,前去朝见南子。
实际上这件事虽然在史记、左传里面都有记载,但是,只要是看了蒯聩的返回路线,就知道这里面的隐情的。
从齐国返回卫国,只需要走了阿城一代,就可以直接抵达卫国了。
齐国在卫国的正东方,宋国在卫国的南方。
从齐国去宋国,若是不走卫国,却是要经过鲁国、邾国的,还要跨过道路难行的大野泽。
但是,蒯聩却是绕到了宋国。
这里面的内情,若说没有阴谋,便是三岁小孩也不信的。
再则,宋人编纂的这句歌谣,身为卫国宗室还是太子的蒯聩,岂能不知内情?
这个时候的南子才多大?
顶天十五六岁而已。
公子朝呢?
最低也是四五十岁的一个老头子了,还是早已流亡晋国。
况且,若是外人编纂自家人的不是,正常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冲上去质问、扇嘴啊!
南子身为宋国公室之女,只消将这件上报给宋国官府,这些编造谎话之人,便逃脱不掉。
可是蒯聩的应对呢?
……
南子接见太子蒯聩,太子蒯聩回头看了戏阳速三次,戏阳速后悔刺杀南子,所以没有下手。
蒯聩频频用眼睛向戏阳速示意,以至于让南子觉察到太子蒯聩的脸色异常。
她心思很是聪慧,当即就知道太子蒯聩要刺杀自己。
年幼的南子害怕了,她号哭着逃走,说:“太子蒯聩想要杀我。”
蒯聩跟在后面就追,这个时候,戏阳速也是反应过来,知道不能走脱了南子,于是也带着军卒追击。
南子到了卫灵公处,卫灵公拉着南子的手登上高台。
这个被称为这个时代第一贤君的君主,面对杀气腾腾而来的叛军,说了一句和拿破仑当年差不多的话语。
“看看你们面对的是谁?你们要对我动刀子吗?”
此时的卫灵公身边并没有护卫,若不然的话,他也不会登上高台了。
众人大惧。
卫灵公昨日的点点滴滴,映上了众人的脑海。
他们匆匆退走。
等到蒯聩等人出了宫室,卫灵公的卫队才匆匆赶来。
自此之后,蒯聩就丢掉了太子之位,狼狈的带着手下逃到了晋国,被收归在赵鞅身边。
这时候,鲁国阳虎还没有逃到了赵鞅身边呢。
子辄和南子都想起了这件往事。
南子看着子辄:“君候意欲何为?”
子辄皱眉:“寡人虽然年幼,但是,身上承担的却是卫国的社稷,祖宗祭祀不敢丢。”
子辄没有说了会抵抗他的父亲,但是,南子却明白了他的意思。
坐在卫国朝堂上那面席案后面的,只能有一个!
“晋国虽强,但是却不是天下唯一了!”
南子轻笑起来:
“定公九年,正逢齐晋之战,先君为了支援齐景公,带五百乘兵车,欲要经过中牟。”
南子说起了一件往事:“那时候,晋国有千乘兵车在中牟,先君命太卜占卜,太卜竟然烧焦了龟甲。”
这件事在列国很是出名,是以,南子一说,子辄就知道了。
当年朝臣都不敢直面晋军,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人家的兵力还是他们的两倍啊!
但是,卫灵公却是豪情万丈:“可以过,为什么不能过呢?我们的兵车有晋国兵车的一半,我本人在这里,也能抵了他们另一半,加起来正好和他们匹敌!”
当时晋国将军见到卫军就这样大摇大摆的从中牟城下经过,,当即就想出战。
但是,哪知道晋军之中却是有一个认识齐灵公的开口道:“不能打啊,卫灵公在军中,有他在,那就是不可战胜的。”
中牟守将忐忑,敌人从城墙之下经过,若是他们不出击,那是会被清算的啊!
最后,中牟守军,选择了像更远方的齐军出战,结果,齐军大意,反倒是被中牟守军缴获了战车五百乘。
……
能够凭借自身的威望,使得敌军畏之如虎,甚至在兵力占优的时候,都不敢动手,由此足见齐灵公的个人能力之高。
南子一提起了这件事,子辄就想起来了。
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小孩子呢!
“太后的意思,孙儿知道了。”
子辄明白了南子的意思。
南子点点头,她对着子辄道:“这方江山,是祖先留给你的,这方江山,是你祖父交给你的,这是一份足以压垮了脊梁的重担,你要负重前行啊!”
子辄认真的点头。
他想了想,继续道:“孩儿必然与敌军战斗到底,只是,卫国毕竟衰弱,若是短时间相持,还能做到,就怕晋人轮流来攻啊!”
卫国的国土小,百姓少,虽然战斗风格强悍,但是,若是敌人使用了车轮战术,卫国可就难以抗衡了。
南子笑了:“无妨,你只管招募兵卒便是。”
她拿起了桌子上的一个木瓜,递给子辄:“将此物送往齐国,就言卫国从来不曾忘记了木瓜之谊!”
这说的却又是一件往事了,也就是当年卫国被夷狄灭国,最终被齐国救援的故事。
诗经·木瓜,记载的就是这件事。
子辄大喜,祖母同意他去齐国搬救兵,这就好办了啊!
莫看前一阵子齐国吃了亏,但是,那是因为齐人的注意力放在了海上,正在与吴国大战,不备之下,被晋人偷袭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