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第409章 小关成败(二)(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独孤信背着阳光走来。他也一身都湿透了,兜鍪的边沿尚在滴水,落在白晰的皮肤上,再滑落下来。
独孤信是真正有阳刚之气的美男子,雄奇英武,绝不阴柔。虽有点过于谨慎,但越到这样危急的时候越不失冷静、镇定。
看着大司马面色平静地走过来,司空李弼走到太子身边。
独孤信走到近前。“丞相在禁谷与高澄大战一场,现已败出。李太尉正与侯景激战。恐怕慕容绍宗已出潼关,不如全力以一击,方能釜底抽薪。”独孤信简短把他的想法说了说。
按照独孤信的意思,就是先暂不管正在激战中的两魏双方,用这最精锐的人马去截住慕容绍宗,绝了这一患,把潼关夺回来。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结果很难预料,万一出了什么纰漏怎么办?最怕就是潼关没夺回来,又损了人马,结果丞相宇文泰怪罪不肯增援,谁来担这个责任?独孤信这样的人,能想出这样孤注一掷的办法已经是极限了。
元钦不是不明白这其中道理,但他几乎是没有深思熟虑便道,“大司马此计甚好,若是丞相在此也必定如此行事。就依此计。”
李弼听太子都这么吩咐了,自然也不能反驳,况且他本来就觉得应该这样。在太子心里当然是社稷比丞相重要,这也无可厚非。
侯景真正傻眼了。
他没想到,居然来了西魏援军。慕容绍宗没来,西魏大司马独孤信、司空李弼先来了。
高澄冲出禁谷来,与陈元康直奔小关。眼看着侯景带着未入禁谷的数万东魏军正与西魏李虎部大战一处,心里终于踏实下来了。能看出来,侯景是用足了气力,确实是想一战应当能置西魏军于死地。
败出禁谷的宇文泰、于谨、赵贵都在西魏军中。高澄知道成败就在此一举了,东魏大军在此,西魏只是散兵游勇而已,正好趁着刚才一胜的气势再把刚才的胜利扩大。
西魏军本来是以逸待劳诱东魏军入禁谷而行火攻之计。侯景所率东魏大部分兵力并没有入禁谷,并且刚才也休息得差不多了。反倒是西魏军火攻之计不成,又在谷中激战损耗过大,这时反成了败势。
此时的西魏军别说取胜了,就是保命都难。
宇文泰自从执政关中,西魏立国,到小关、沙苑、河桥多少次大战,从来没有像今时今日这么狼狈颓丧过。他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恐怕真要今日丧命于此处。他还能回长安吗?与高氏争雄,是不是太可笑了?
天色渐暗下来,宇文泰不知道这场厮杀何时才能有个结果,而他对结果已经不抱希望了。耳边马嘶人吼,眼前的刀光剑影,都变得不真实起来。他居然想起了左丞苏绰与他夜半论辩,谈及治国之道时的慷慨激昂。
他也曾胸中满是雄心壮志。是不是苏绰看错了他呢?还有长公主元玉英临去时对他的殷殷期盼。她看不到他今日的大败,这是幸事。
“主公!”赵贵的一声大喝惊醒了宇文泰。
赵贵眼看着丞相精神恍惚,心里大急。他拨挡开射向宇文泰的一箭,想喊醒他。
“主公!大司马独孤大将军到了!”于谨的大喊声响彻阵前。“太子和司空李将军随大司马一同来解救主公!”于谨继续大喊,这时他已顾不上斟酌辞句。他要让西魏军士卒鼓起勇气,更要让宇文泰精神振作起来。
“太子?”宇文泰一眼扫向于谨,那双又大又黑的眼睛里顿时像燃起了火苗般亮起来,但同时又满是阴沉的恨意。
没错,就是恨意。只是这时没有人留意到。
宇文泰最清楚,西魏军现在最精锐的力量就在独孤信手里了。他举起手中剑大喝道,“援军已至,随我缫灭东贼,擒杀高澄!”
高澄这时唯一的念头就是一定要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再次擒住宇文泰。潼关近在眼前,慕容绍宗已得潼关,过了潼关就踏入关中腹地,长安近在眼前。那座空虚的国都就等着他去征服。
他若是不能此次踏平长安,活捉宇文泰和元宝炬,那真是枉费此行。
高澄已经满身是血,杀人无数而无人能抵挡,西魏军士卒对这个东魏的大将军已觉胆寒。
混战之中搅起了更大的波澜。斜刺里冲入的西魏援军一时改变了战势,西魏军要反过来了!
而偏在这个时候,侯景的心思也变了。
按照独孤信的意图,目标是慕容绍宗。
可是事情与想象的大不相同。等集结整装奔赴潼关才知道,小关处远比想象的严重。李虎人马损失惨重,几近殆尽。如果过而不救,就算潼关夺下来,也再无援军,后面的形势就很难说了。
如果不救,丞相宇文泰、柱国大将军于谨、赵贵、李虎、督将李穆等人,不是被生擒就是战死,必定无一人能留存。
不管元钦愿意不愿意,独孤信不能冒这么大的险。
侯景见战势已变,独孤信带的人虽不及他的人马多,但却是西魏的精锐之师。他突然担心,如果宇文泰反败为胜,那会怎么样?
于是乎,刚才还几乎一败涂地的西魏军又渐渐占了上锋。
高澄大急。
刘桃枝看出中间的微妙之处,气得大骂侯景。
陈元康追到高澄近前,一边应战对敌,一边大声向高澄道,“大将军,独孤信锋芒正露,不如先退守,待时机与慕容行台相呼应时再战。”
陈元康说得确实没错,这时候再硬拼下去不一定会有好结果。独孤信正是锋芒正盛的时候,避开他,再择时机才能最好地掌握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