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谁的手里才是王炸(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我是九皇子 !
“在后来的一百多年当中,蜀中虽然名义上是属于大光,但笮族人在这里的份量却远远大于大光朝堂。尤其是近百年来,笮族人势力扩充极大,甚至有渗入成州府的趋势,直到成州刺史陶贺的到来。”
苏仲斋看了眼杨易,继续道:“二十年前陶贺被国朝认命为成州刺史,却没有给他一兵一卒,让其一人一马带着一箱书籍便南下入蜀,当时整个大光都没人看好这个有些呆滞的中年书生。
可是恰恰就是这个书生,仅仅用了十年时间,便将强悍的笮族人逼到了西南一隅的林安县,几乎再也没有踏出一步,并且他还大力提倡蜀中的农桑商贸,开拓蜀中丝绸贸易,兴修江蕖水利,如此这般二十年下来,才有了如今的蜀中。”
杨易摸着自己的下巴听苏仲斋讲完,心中却是无比的震撼,一则惊讶那个看上去就是一个迂腐老头儿的陶贺竟然有如此能耐,二来想到自己现在不就走的正是陶贺的老路吗?单枪匹马入蜀,陶贺用了十年时间才真正的控制蜀中,可自己如何等得了这么长时间?
苏仲斋似乎看出了杨易的忧虑,笑道:“你也不比太担忧,如今的蜀中比当年陶贺入蜀时可要好的多,至少没有人敢明面上胡来,再说你身后还有一万多精锐北军,只要你有办法打开大门,得到多数人的支持,自然能迅速控制蜀中。”
杨易点了点头,凝道:“难怪那高左珍和窦旭如此厉害都没有见他们有将陶贺拉下马的意图,最开始我还以为这二人是相互制衡有所顾虑,现在看来最大原因还是在陶贺身上,陶贺在蜀中的声望让那二人望而生畏。”
“嗯,你说的不错,不过老夫觉得制衡的效果还是有的,权谋的事情老夫不是太懂,但以往常发生的事情来看,陶贺确实是有意让高左珍和窦旭二人互相制约,这样就形成一个天平,陶贺稳稳的坐在中间掌控全局。”
权利制衡其实是在任何地方都实用的,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各方势力都不敢轻举妄动,最好是能产生出良性竞争,最大化的保证团队的运行效率,同时也能让天平制衡者足以掌控全局。
不过任何事情都会有弊端,就如先皇杨禄当初制衡大皇子和三皇子两方势力一般,一旦天平一端崩塌,没有能及时重新寻找势力均衡的话,那结果就将是整个局面失去控制,再加上七皇子杨杰的突然发难,最终导致了大光这杆大天平瞬间崩塌。
不过杨易仍然有一个疑问:“外公,那陶贺年龄已经如此大了,他总得考虑考虑后路吧?难道就没有迹象表明他想让谁继任刺史之位?或者说他在等朝堂上派人来交接?”
杨易的父皇是因为顾虑大光的将来,所以迟迟没有确立继承者,难道这陶贺也是忧国忧民?
“当然不是。”苏仲斋笑道:“陶贺此人虽然很有才干,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枭雄,他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刺史之位。”
“他儿子?”
“陶贺只有一个独子叫陶裘,不过他这个儿子却完全没有继承陶贺的优点,反而是一个很有才学的文人,不喜政事,每日里只喜欢吟诗作画,畅游山水。”
“这…这陶贺的心倒是很大啊。”杨易无奈的摇了摇头,这样一个文人如何能在如同虎穴一般的蜀中坐稳一把手的位置,就算没有高左珍和窦旭,估计那陶裘也很难站的住脚。
苏仲斋道:“所以说,除非陶贺死了,否则无论你现在想要做什么,都必须得过陶贺这一关。”
杨易摇头道:“陶贺不能死,他只要一死蜀中就全乱了,我想要的是一个完完整整的蜀中,而不是一个残破不堪的蜀中。”
苏仲斋看着杨易,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总之外公知道也就这么多,该怎么走还得看你自己。”
杨易接受了苏仲斋的建议,第二天下午便带着家将先来到了窦旭的府中。不但穿上孝服为窦旭哭丧,还帮助窦家忙里忙外的奔波着,俨然已经把自己当作一个敬爱自己老师的三好学生。
窦旭的家人刚开始听奇怪,怎的就没听说窦旭有这样一位懂事的学生,后来有跟随入山的将领为众人介绍,众人这才恍然,原来是窦旭以前在帝京的学生(其实杨易和窦旭除了都在国子学呆过,其余根本就八竿子打不着,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如此一来无论是窦旭的家人,还是他的旧部们都和杨易显得不是那么生疏了。
尤其是杨易的“师母”,对杨易更是喜爱有加。窦旭无后,也没有妾室,只有一个结发老妻,乍一看倒像是一个清官模样,可是窦府的院子可一点都不小,府中什么名贵用什么,连椅子都全是金丝木做的。
窦旭的发妻可能是因为无子的缘故,又刚刚走了老伴儿,所以有点儿将杨易当成儿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