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平也很重要(2 / 2)
李晖熟知历史,自然不会想不到这种隐患,但好在国家制度均是由他自己想出,又有一帮能够忠实执行而没有私心的部下,因此并不需要参照历史上已有的成例,而能够另辟蹊径,想出新的解决办法。或许一开始那些受到影响的人士会十分不满,但在强权之下,他们只能认命,而等其适应了这套新的规则之后,一切都将不再是问题。
李晖的家乡是历年高考成绩都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江苏南通,自然知道各地教育质量的差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一是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二是中小学教师的水平不一样。”
对于前者,李晖并不是很担心,就算一开始还有家长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不久之后也会明白。
因为在以后的中国,平民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基本上只有上学、当兵和创业这三条出路,上学这条路不必多说,就算是从军,晋升也会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而自己创业的话也同样如此,文化水平没超过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撑死了也就能当个体户,想要雇人当老板,至少也得有更高一级的文化程度(五年制义务教育时,需要初中或技校毕业;七年制义务教育时,需要高中或中专毕业。),否则根本就没资格注册。李晖给所有人求学上进的机会,但如果自己不懂得珍惜,那就一辈子呆在社会底层吧,“造火箭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事是不会在这个时空的中国出现的!
对于后者,李晖认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那些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条件更好,也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更能吸引优秀人才,而人才一多,经济发展就更快,形成了良性循环,而那些就算出了人才也留不住的落后地区则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无非两种,一是将落后地区的经济搞起来,二是设法让优秀的教师去那些落后地区工作。
一般来说,政府都会选择前者,但李晖却知道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像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精华地区,无论实行什么制度,经济发展都必定会走在全国的前面,想让全国各地的经济都赶上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反倒是后者虽然有难度,但结合李晖给新华夏制定的某些制度,至少理论上存在着实现的可能。
“以升学率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标准,但考察的不是升学率的绝对值,而是变化曲线。由于先进地区的升学率本就极高,提升空间十分有限,想要快速提升职称,就只能去落后地区支教。嗯,还要规定升学率明显下降要降职称,降无可降就取缔从业资格,不怕他们不去!”,这就是李晖想出的方法,简直是缺德得冒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