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火了(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大时代之1983 !
1984年1o月,金秋时节,古老的京城显得有些萧瑟。 ≦
月初那场盛大的阅兵式已经成为老百姓心中的辉煌印记和与人聊天时的一个振奋话题。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和话题也注定会慢慢沉淀在记忆里,只有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随着某一句话语,某一个场面,某一个情景,才会再次浮起,让人缅怀那曾经的荣耀和热情。
京城的老百姓自古便以能侃大山著名。若论现在大家聊天时那个词出现的频率最多,若论现在老百姓最喜欢念叨的话题是什么,那必须提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播出的系列节目《大国崛起》。
没错,戈文现在火了!
建国后,我党积极推广教育体制,定下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让绝大部分老百姓接触到了知识和文化,可谓功在千秋利在当代,从古至今从未有任何一个政权能够做到这一点。知识的阶级垄断、文化的家族传承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被打破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八十年代,中国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很多,但更多的是那些仅仅念过几年小学、认识字、能分的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有着纯朴善恶观的广大人民群众。
戈文在知识分子界和大学生群体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也就是是个名字很熟悉的年轻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很多人都看过,诸如《乡村教师》、《士兵突击》之类的小说得到的好评也很多,但是大家对他的思想、他的观念认识的并不够,像个人生命价值观、现代知识分子人生观或许听说过,但那些深奥枯燥的文字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进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大国崛起》,给戈文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这一次他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文艺青年和知识分子,他还要面对最广大和最纯朴的普罗大众。而戈文的表现也确实无愧于他最出色的青年学者的名头。
这个时代的人,可以没有电视机,可以没有报纸杂志。但是决不能没有收音机,决不能听不到广播。广播从某种程度上是这个年代最牛逼的宣传工具,想让老百姓知道一件事,那最快的手段。必定是广播。
没有看过《大国崛起》的人太多了。《阅读》杂志的行量加上《读者》杂志的行量充其量也就两百多万,加上订阅者之间的相互传播,那看过戈文大国崛起的人数也就一两千万。而广播呢?
八十年代广播的覆盖率可是达到了惊人的9o%多!哪怕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也足有上亿听众。
过亿的听众收听了戈文的《大国崛起》,这是什么概念?
马路上掉了一块钱。你可能见捡都不去捡,但要是过亿人在同一个地方掉了一块钱,你会去捡吗?中国才有几个亿万富翁!
用网络小说来比喻的话,戈文的《大国崛起》就是一个级大Ip,过亿的读者,这的招来多少挥舞着钞票的买家!
并且戈文的《大国崛起》这本作品准确无误的挠在了听众痒痒的地方。
1983年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话说长江》,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祖国的辽阔和富饶,激起所有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自豪感。
《话说长江》为什么那么火?不就是因为十年浩劫让所有人的内心充满了迷惘,甚至带来梦想破碎的幻灭感,大家一方面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另一方面却在这种憧憬中找不到新的方向。于是在这个阶段,任何国家强大的事件都可能变成全民性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奥运会零的图破如此,国庆大阅兵亦如此。这每一次的胜利对中国人来说都那么重要,因为这里面不仅包含着强盛的意义,还有一种被世界认可的愿望。这时候的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希望国家富强。而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就是在这时诞生了。自然得到了所有人的热捧,自然创下了央视4o%的收视纪录。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改革开放虽然仍旧步履蹒跚,但中国的经济水平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能吃饱肚子。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因为十年浩劫导致的精神生活断层变成了所有人的需求。现在比起他们期望祖国得到世界认可的强大愿望,他们更希望自己去亲自了解世界。
然后,这个时候《大国崛起》出来了。
久旱逢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