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释然(1 / 2)
皇帝被骗了可不是一件小事,这叫欺君。
欺君的罪名可大可小,就看皇上追究不追究了。
因此,王平见皇上咬着牙说这两人有私情时,不禁冒出了一股冷汗。
要知道他也和谢涵走得近,而且还认了谢涵的小厮做干儿子,真要追究起来,他也逃不脱干系。
想了想,王平上前一步说道:“不能吧,如果谢姑娘真和二王子有了私情,她干嘛要提那五个要求,这不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吗?”
“哼,她那是不想进宫,吃准了朕不舍得强迫她,所以找了这么个脱身之计。”
王平听了不吱声,他不敢附和这话,附和了,等于承认谢姑娘不想进宫,承认谢姑娘看不上皇上,皇上能甘心?
见王平沉默,朱栩扫了他一眼,“你说,那小子真比朕好?”
“回皇上,怎么可能呢?谢姑娘还小,才十一岁,哪懂什么是真正的男女之情?她说过,皇上对她而言就像是父亲一样,因此,她才会千方百计地为皇上分忧。”
“你的意思是她现在帮着那小子也算是为朕分忧?”朱栩拉着长音问道。
“奴才觉得应该算,不管是出粮食还是出主意,谢姑娘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守住幽州,免除皇上的后顾之忧。”
这话朱栩倒是听进去了。
是啊,如果不是为了替他分忧,谢涵有必要把所有的银子都拿来买地?有必要又捐出三千石粮食来?有必要每天花这么多时间去阅读大量的关于战争题材的书籍?
还有朱泓,如果不是为了替他分忧,以他那个懒散、张扬、桀骜的性子怎么愿意去军队吃苦?
真想娶谢涵,凭他一个亲王的王子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有必要绕这么一个大圈?
要知道战场上是随时可能送命的,再高明的军师也有失算的时候,再聪明的脑袋也有失灵的时候,这次误入鞑靼不就是一个教训?
想到这些,朱栩的怒气下去了些,但到底还是有点意难平,“哼,她若真想为朕解忧就该知道怎么做。”
这话王平又没法接下去了,他猜想皇上指的是那笔贪墨银子,沉默了半响,见皇上也不吱声,似在琢磨什么,他倒是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回皇上,奴才记得扬州大明寺的明远大师说过,谢姑娘的命格很硬,配好了人,是良缘,配不好,是孽缘,不是她死就是对方死,想必谢姑娘也似乎清楚这一点的,奴才记得当日她因为这个还和顾大人吵了起来。”
这话令朱栩很快想起了五年前的那个场景,一个六岁的小姑娘满脸悲愤地说自己命硬克父克母,连明远大师听了之后都不忍心,劝她不必自毁声誉,说什么缘深缘浅皆来自前世种下的因。
缘深缘浅皆因前因,朱栩因为这句话释然了,长叹了一口气,“罢了,朕听说那小子自己拿着两人的庚贴去找的大师合八字,说是什么珠联璧合,可又说那小子命里有三道坎,朕疑心还有人在打他的主意,你让那几人盯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