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4章 军功章和军衔制(1 / 2)
之前,在和八国诸侯联军的战争中,马林一共抓了7万战俘,其中包括3万民夫。另外,还有2万多征召兵。
但除了这5万多人之外,还有大约1.6万雇佣兵战俘。原本,八国诸侯联军一共招募了2万1千多雇佣兵。后来,在大战中损失了五千人,剩下的1.6万健全的战俘,则成了马林的战俘。
眼下,已经是1513年的2月下旬。眼看着,就要进入3月,然后就是4月。一旦进入4月份,春耕就要全面展开了。到时候,那些被俘的民夫和征召兵全要放回去参加春耕。毕竟,现在8个诸侯国都成了马林的地盘,没道理不搞春耕。
但是,那剩下的1.6万雇佣兵战俘则不一样。他们都是职业兵,早就脱产不耕地了。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剩余劳动力。
按道理,战败后,这些雇佣兵应该由战败的雇主花钱赎回去。或者,干脆投靠俘虏自己的一方,为马林作战。
不过,现在8个诸侯国都灭了,自然没人给他们出赎金。而马林的北海国,也不稀罕这些军事素养较低的德意志雇佣兵,不会愿意雇佣他们。所以,马林之前也没想好如何安置他们。
而现在,马林在规划不莱梅城的时候,忽然想到要开凿一条连通威悉河和埃姆斯河的小运河,自然就想起了这1.6万雇佣兵战俘。
于是,马林做出了决定——派部队押着这1.6万雇佣兵战俘,帮他开凿连通勒达河和杭特河的运河。
毕竟只是一条10公里都不到的小运河,而且不要求多深多宽。就算这1万6千劳动力每天只挖100米远,100天也决定足够挖通这条运河了。一旦这条运河开通,那么,马林就相当于将莱茵河、埃姆斯河和威悉河三条大河连通了起来,非常有利于内河航运。
事实上,因为这条小运河的修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北海国未来经济的大发展。海德尔甚至建议——迁都不莱梅,或者奥尔登堡。因为,一旦运河修成了,不莱梅和运河边上的奥尔登堡城都会成为繁忙的内河航运中心。
但马林却坚决地拒绝了这个提议……
为何?因为作为一名军事领导者,马林本能地拒绝把首都修建在大河边上。毕竟,华夏古代历史上,靠河的大城市被水淹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比如三家分晋的晋阳之战中,智氏晋军和韩赵魏三家联军,就分别用了水淹晋阳和水淹智氏大营,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后来,秦灭六国时,王贲围攻魏国都城大梁(开封),也用掘开黄河的方式,水淹大梁城,一举吞并了魏国。
有这些例子在先,马林哪里还敢把都城放在大河边上?虽说现在欧洲人比较落后,还不懂得水淹战法。但是,马林觉得他们迟早会知道的。而且,自己在未来没准会用到这一招。如此一来,别人学了去,要是用来对付自己的都城怎么办?
所以,马林坚持把都城放在周边没有大河的奥里希,而不是港口埃姆登,就是怕人水淹自己的都城。自己的老婆孩子可都是安置在首都的,若是被人放水淹死,那自己的奋斗可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
安排好挖掘运河的相关事宜后,马林就回到了奥里希。此时,科勒等人已经将此次战争中的军功都计算好了。马林回去,自然是给有功将士们办法军功章的。
军功章也是马林的“发明”,虽然这个年代欧洲也有勋章,但只有被封爵的人才有资格被授予。最低的勋章,也得是嘉德骑士团和金羊毛骑士团这一类的骑士勋章。
而骑士明显是贵族,所以,在这个年代,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佩戴勋章。
但马林不可能只给获得爵位的将士授勋,因为,这不利于调动全军将士的积极性。所以,马林“发明”了军功章,来奖励所有作战勇敢的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