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午夜鬼谈(一)(2 / 2)
其中,古羌曾在现今的越南建“安南国“,是由四川蜀国青衣羌蜀王子建立的。据史书记载,安阳王率部份青羌族民入扶南(今越南),在红河三角洲定居,建都城于封溪,广千丈,以地形建修,盘绕成螺形,故名螺城,又名思龙城,唐朝称昆仑城。而安阳王和他的青羌族民开发扶南之前所居住的,则是青衣羌国。在战国时期,秦国派兵灭了四川巴蜀,建为蜀郡。蜀亡以后,安阳王不能再偏安一方才带领着军队和族人远走扶南。青衣羌国当年的领域里,恰好有着梅山市,而市里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瓦乌山属于青衣羌国的发源地。所以说我们这个故事虽然没有发生在这里,但是和这里的关系却是颇有渊源的。
那么故事真正发生的地点在哪儿哪,是在中越边境上的一个小村落里,那是我的一个发小曾经穷游过的地方。那个村落的村长会说一种奇怪的语言,据村长所说这就是他们村代代相传,且只传给村长的古羌语。只不过年代实在久远了,现村长能说的也只有几个词汇而已,甚至连句子都说不完整了。我的发小哪,是个学霸,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甲骨文研究方向硕士,所以对古代的文字特别感兴趣,在听了村长的介绍之后他就迷上了古羌语,更改了旅行计划准备在这个小村子里多住几天研究研究。
发小,为了讲着方便我们以后就叫他小明吧,小明在村长家住下之后,就整天缠着老村长讲那些古羌语。老村长对于不能外传只能传给下一任村长的规矩倒是并没有遵守,一来是他没有子女,村子里年轻力壮的都跑出去了打工了谁都不愿来当这个村长。二来是这古羌语很难学,即使免费教给村子里的人他们都不愿学,觉得毫无用处。所以,这一次小明这么好学,倒是让老村长挺开心的,毕竟这东西不能在自己手里绝迹了,即使是外村人学了也总算是传承下去了。
村子里的村民很少,都是些老人,只有两三个身有残疾的中年人和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没有名字,因为生下来就是只有一个眼睛,村民们就叫他”独眼龙“,后来为了唤着方便就叫他独龙。独龙只有四五岁的样子,但其实早就七岁了,先天的早产和残疾让他显得格外矮小瘦弱。从小被亲生父母丢给了奶奶照顾的独龙没有一般孩童的天真烂漫,倒是给小明一种阴沉忧郁的感觉。一向爱心泛滥的小明觉得他很可怜,给了独龙很多带过去的零食,还总是找他说话。独龙从一开始的毫不理睬,到后来开始回应小明的关心开口说话了,不过他似乎口齿不清,说话通常只说词语练不成句。小明在搜集古羌语的同时,闲着也是闲着就开始教独龙识字和说话表达。
入住村子的第三天晚上,小明在教了独龙他的名字怎么写之后回到了老村长的家里。老村长的家里还有他的母亲,一个苍老的哑巴老太太。但是,小明并不喜欢这个哑老太,八字眉、小三角眼、鹰钩鼻、下拉的嘴角和稀疏的几乎已经秃顶的头发,都让她的长相看起来颇为凶恶,加上哑老太不说话喜欢勾动她的嘴角一颤一颤的,看的小明总觉得心里堵得慌,总觉得像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的裘千尺再世了。回来的小明想要去灶头那里找点吃的,却在门口看到了哑老太正弓着身子往大锅里倒入了一些粉末状的东西,当她慢慢回过头来的时候,仅剩下的夕阳从破败的窗户外照在她的左脸,右脸是暗暗的,一明一暗的阴阳脸让她看起来很是狰狞。
小明只觉得心里毛毛的,原本感到饥饿的肚子瞬间就无感了,逃离似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关紧了房门。一直到老村长端着一碗粥过来,小明才开了门。老村长是过来送晚饭的,小明看着碗里参杂着一些黑色粉末的粥有点畏惧。老村长给他解释,说是碗里的黑色粉末是山菌粉,村子的人里经常把从山上採回来的山菌晒干了磨成粉煮粥吃,这样一来淡而无味的粥就特别鲜美。小明对于老村长还是非常信任的,接过粥喝了一口,果然鲜美无比,是自己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吃到过的美味。放下心来的小明这才把这碗粥吃完了,也对刚才自己那莫名其妙的担心感到一丝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