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习惯(2 / 2)
“所以只剩下了店员?”“还有店老板,银饰品店、手工肥皂店和那个扇子店老板都有很大的嫌疑,这三个人在案发时都没有不在场证明,而且这几家店都是这条街上的老店了,作为三家店的老板自然非常熟悉建筑物的结构,哪块隔板好哪块不好,他们自然心里有数,你看看他们的样子,一看就是老甲鱼。”
“那要直接抓起来?”
“小西斯,你要犯错误啊,不要瞎搞搞哦,一点证据都没有乱抓人,你这身衣服还要不要穿的。”
“那现在怎么办,一点线索都没有。”
“当然有线索,把那个账本给我拿过来。”
“要账本干什么?”
“62,你晓得啥西,这些账本能够反应这几家店的经验状况,从中也许能找到犯人杀人的动机。”
这是来自两名警员的对话,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临杭市方言和临杭人说话的习惯。这也正是让周君毛骨悚然的地方。
“怎么了?”
方紫见到周君拿着书的手不停的颤抖,关切的问道。
“我。。。。。。我问你,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说话习惯会改变吗?”
“会,但前提是他要离开原本的生活环境,打个比方比如一个中国人一直生活在国内,那么他的说话习惯就不会改变,但是如果他移居国外,并且在那里和当地人生活一段时间,说话方式就会发生改变。”
“那如果这个人一直生活在本地,说话方式就不会改变,这种习惯性的说话方式会表露在书面文字中吗?”
“当然,你看你们临杭市本地人发信息,经常用一些你们这里的方言,包括两个临杭市人在一起时都习惯用方言对话,这就是潜意识中的集群意识,通过文字和语言的共通来证明这两个个体的相通性。”
周君的眼睛瞪的老大,心脏跳动的更加剧烈,即使身处空调房间,汗水也止不住的开始从额头渗出。
“也就是说,书写的习惯也不会在生活环境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突然改变对吗?”
“你想要。。。。。。说什么?”
方紫也看出了丈夫的异常,开始警觉起来。
“文豪在第一本小说中描写的临杭市人对话多为方言和口头禅,这是平日生活中养成的习惯,他一直生活在临杭市,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临杭市,也就是说他的生活习惯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
“所以?”方紫并没有完整的读过文豪的小说,所以她依旧没有明白丈夫的意思。
“可是除了第一本小说以外,文豪的其余小说中,没有任何方言和口头禅,所有临杭人都在说普通话,所有临杭人都在用书面语言对话,即使是本地人和本地人之间也不使用方言!”周君几乎是以喊叫的方式说出了这段话。
至此,方紫才焕然大悟。当她绞尽脑汁,努力将整个事件重新推理之时,周君已经穿上衣服,走出了家门。
夜晚的空气没有一丝的清凉,但周君却感觉到了深渊般的恶寒,他机械式的发动汽车,机械式的来到了刑侦大队。当他在值班人员惊异的眼神中坐下时,所有的事件才开始拥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把文豪案的所有资料都给我拿过来!”
周君不知对着谁喊道,在发现小王根本不在办公室时,才开始自己动手查找资料。
他所需要的是文豪电脑中的手稿。电子版的手稿一张张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周君抑制住颤抖的右手,开始翻阅查看。这些手稿的文笔和阅读的长篇小说类似,已经走向了成熟,但与刚刚读完的短篇小说有比较大的差异,当然这些手稿中也完全没有运用方言。
所有的文稿,只有第一篇,也就是文豪最初投稿的那篇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之后任何作品中都没有临杭市方言的出现,哪怕是一个词都没有,文豪就好像突然换了一种生活方式,改变了之前所养成的所有语言习惯。
会不会存在另一种可能,一种颠覆之前我们所做出的一切推理的可能。周君的内心不停的被这种想法冲击,他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意识却飞向了一个月前的这起案子,从头到尾所有的细节开始完整的在大脑中重演。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
周君终于拿起了电话,拨打了老秦的号码,当电话那头传来老秦倦意浓重的声音后,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对方。
“你在局里?”此时老秦的声音已经完全清醒。
“是的。”
“我现在就过来。”
“好的。”
半个小时后,老秦出现在了周君的面前。
“你要重新调查文豪案!”
“这个案子还有很多疑点。”
“所有的疑点不是都搞清楚了吗,那个到底发现了什么,让你要重新调查!”
“你说‘那个’了对吧。”
“你说什么?”老秦显然没有明白周君的意思。
“因为习惯,我们本地人会在说一件事时加上作为口头禅的‘那个’。文豪的第一本小说中也大量出现了这种口头禅。”
“临杭市方言加上‘那个’不是很正常的,文豪也是本地人,他方言写进书里再正常不过了,艺术本来就源自生活嘛。”
“可是他之后的作品中再也没有出现过方言和口头禅。”
“这。。。。。。”老秦也明白了问题所在。
“这根本不是习惯的改变。”
周君直视老秦的双眼,经过刚才的深思熟虑,他基本可以肯定自己的推理是正确的。
“那是因为之后的作品根本不是出自文豪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