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刻值千金(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重笙 !
“十三,你真是我的福星。”文笙娇声道。
“什么?”王十三不明所以,但他很快反应过来,得意洋洋道:“那可不是嘛,我把几辈子修来的福气都给你,你可一定要好好的。”
文笙望着他笑。
“伤在什么地方?快让我瞧瞧。”夜明珠不像灯火那么明亮,王十三紧张得很,将文笙从头看到脚,挺好的啊,胳膊腿都在,看上去头发丝也没少一根。
文笙犹豫了一下,抿嘴而笑,撩起衣襟。
荧光照在文笙盈盈一握的腰肢上,肌肤白如上等的美玉,偏上面有一道明显的红痕,透着几分惊心动魄。
伤在后腰,离着腰椎很近,王十三习武,对人体骨骼颇有研究,知道这伤若再偏个寸许,文笙纵能保住命也少不了变成瘫子。
文笙掀着衣裳扭头看看,有些遗憾地道:“腿上也留下了一道挺长的伤疤,当时左边小腿摔断了,这个样子是不是很丑?”
她却不知自己这个姿势有多诱人,王十三心疼过后明显咽了咽口水,笑道:“我来摸摸看。”
文笙笑嗔他一眼,王十三这才恳切地道:“哪有,我身上的伤疤比你这多十倍,不也一样英俊潇洒。就比如说那白玉瓶吧,你说是一色全白的好看,还是白底带上两道花纹好看?”
文笙只是一时感慨,经他安慰,还打了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比方,哈哈一笑,也就不往心里去了。
燕白的续命灵药保她活了下来,却没办法挪动,最初她盼着厉俊驰几个能先找到自己。
文笙心里清楚,自己同谭梦州一起坠崖,依仗《希声谱》活了下来,谭梦州只怕没有这么幸运,这场斗乐从结果看,无疑是对方输了。
谭梦州是什么人。一代宗师,谭家的顶梁柱,况且他这一死,谭家人若是守信。便要放弃大好形势,退出角逐,这仇说起来可结得有点大。若叫谭家人发现自己未死,难说会不会趁机补上一刀。
文笙不敢大意,趁着刚服了药神智清醒。拖着一条断腿用身边的乱石草草布了个奇门遁甲的阵法,把自己隐藏起来。
伤成这样,她却不敢让自己昏睡过去,悬崖底下虽说没什么风,也是遍地积雪,阴冷阴冷的,加之她身上又没带干粮,不早早同厉俊驰会合,不是冻死也要饿死。
令她吃惊的是,最先找到这乱石堆附近的不是谭家人。也不是厉俊驰几个,竟是白云坞主的手下。
三个白云坞众打扮成官兵正在找寻她的尸体,若非文笙就呆在距他们丈许远,听到他们交谈,还意识不到三人的真实身份。
文笙思来想去,决定主动出击。
虽然有奇门遁甲阵法保护,她只要藏着不动,那三人绝不可能找到她,可这么险恶的环境之下,藏着不动与等死无异。
还剩两根琴弦能弹出《希声谱》么。这对文笙而言其实并非难事,她只担心白云坞的人不受琴曲影响。
好在白云坞中能练到白云坞主和东方那样的并不多见,《连枝》一出文笙心里便有了底,那三人被引入阵中。想走走不脱,直至昏沉入睡。
这时候文笙自不会手下留情,宰了这三人好处多多,得到了衣裳武器,连干粮伤药也有了。
文笙处理了伤处,又将三人的衣裳剥下来。一件件尽数套在身上,缩身石缝之中,就着雪水吃干粮,一呆就是三天三夜。
这三天里,她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头一天厉俊驰几个在众多谭家护卫的监视之下来乱石堆寻找,她朦胧间有印象,傍晚时谭家撤走,附近涌入了许多凑热闹的人。
到第四天她情况好了些,觉着不能留下等死,拿了死者的长枪当拐杖,头盔挡着脸,天黑之后挣扎着爬出了乱石堆。
古琴太过显眼,只能留在崖下。
谁也想不到坠落悬崖的文笙还活着,文笙亦未料到事发四天了,厉俊驰几个还在无望地寻找她。
她爬离西峰之下,第二天一早对人谎称自己是密州当地的官兵,奉命在山里找人,却不小心摔断了腿,掏出银子请对方帮忙将她送去山外的医馆。
接下来文笙大病了一场。等她好不容易退了烧,却听说外边已经被白云坞和吉鲁人占领,来犯敌军驻扎在开州北部,和纪家军对峙,她一时联系不上自己人,只好先养好腿上的伤再说。
等她伤好之后悄悄赶到邺州,正巧遇上童永年在配合着王十三做戏,她听董涛说,十三不但单枪匹马刺杀了朱子良,还诈降白云坞,为取得白云坞主信任,服下了那“神丹”……
文笙从未这么担心害怕过,得了消息立刻连夜赶来,直至看到人了心里才踏实一些。
“这药瘾,难道连燕老也没办法化解?”
王十三并排躺好,叫文笙枕着自己的胳膊,拉过被子搭在身上。
“暂时是没有,别担心,顶多受点罪,付兰诚不也还活得好好的。”他口里轻描淡写。
两个人身体相贴,相互依偎,这才是寂寂冬夜里睡觉时应有的姿势啊。
付兰诚那其实不叫好好活着,只是王十三觉着文笙能安然无恙从顺金山回来那便是老天最大的恩赐了,他不想令文笙担心,岔开话题:“你这么贸贸然跑来太危险了,安心睡一觉,等天快亮的时候我送你离开。”
文笙“嗯”了一声,含笑闭了下眼睛。
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撩拨着他的心。
王十三忍不住凑上去,伸出舌尖舔了下,轻吻她的眼睛。
文笙面色绯红,如敷了一层粉,仰脸同他接了个吻,柔声道:“那就我来想办法,我顾文笙的男人可不能被区区一颗药丸打倒。”
这一句话就像十全大补丸,令得王十三浑身上下有的是力气,豪情万丈道:“别说一颗了,十颗也打不倒啊。不信你等着瞧吧。”
两人久未见面。耳鬓厮磨,有的是话说。
“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