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边界01(1 / 2)
叶西提起要打工的想法,林俐当即摇头摔筷子,极力反对。
认为学习以外的事都是虚度光阴形式的不务正业,她重复着这样啰嗦繁琐的道理,眼里过度的鄙夷令她显出可憎的神色。说起来,林俐长了很多钻进牛犄角的思想肿瘤,尽管她是正儿八经、道道地地的大学文凭。
这应当从她的成长环境分析起。
林父是一本红/宝/书走遍天下的所谓精神型年代——六十年代的遗少,总一副老学究模样,但其实肚里只有半桶墨水,或许还不到。那时候教育资源短缺,故而哪怕他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还是成了村里德高望重的唯一的小学语文教师。又因政策的垂怜,光荣退休,拿着稳定颇丰的退休金来城里养老了。
他书房里有一穿堂抵顶的大书柜,陈满了古今中外的各式名著,然而大部分从不读,甚至书封都“不舍得”拆,不知道的以为他要卖书,知道的会连连“称赞”他有学识、饱览群籍。但其中也有几本会受到他极大的荣宠,都是封建忠孝类的传教语录,譬如《二十四孝》《增广贤文》等。
叶西初中毕业时,他还赠了她一本《弟子规》,要她暑假按计划每天阅读一篇,写好读后感,假期结束拿给他看。
这还不算。
林父有两顶珍藏经年的军黄色帽子,轮着戴、每天出门都要戴,这顶头油味重了就换另一顶,帽子仿佛是他精神的本体与外化,戴上后他的腰背都要被扶直了许多。偶尔不吝兜里那点闲钱,坐了趟比较奢侈的出租车,便会同司机聊上一路的“过去的年代有多好”。他当然是没见过那本伟大的红/宝/书的著作者的,然而总表现得自己见过,而且还握过手、促膝长谈过。
他总在不该严格的地方对后辈们苛刻,又在应当管教的时候作旁观样。
林俐不幸的婚姻,多少算他一手促成的。女儿频频受家暴,他却又不管了,一是怂得管不了,二是认为一日夫妻总是百日的恩,一切尚有可以挽回的余地。
女儿来家里哭委屈,他总要搬出那套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理论,认为夫妻不和睦,她也应该有责任。
这样无底线的容忍他也是身体力行过的。
林父脾气有多憨慢,林母就有多火爆狷躁。并且林母没有文化,是个透彻的文盲,农活做多的也不只她一个,偏她活成了个怨妇。平常日子里对丈夫的怒骂呵责是她眼中起床要叠被的小事,反正他做什么她都不顺眼,连牙刷头没摆好对向了自己的那只,都值得她叨上几句。
可她没有收入,靠他养着。而他生活中料理的事都不会,离了她不行。于是就这样得过且过地白头到老了。
林俐在叶西的极尽鼓励与支持下,同叶爱军离婚后,林父还埋怨过她,到现在依旧会旁敲侧击地问:“你跟他……有没有复合的可能啊?”
可是凡此种种,林俐依旧听从着、顺受着,忍到了现在。某种程度上她的许多观点认知也被同化了,却又缺了某样东西……林父是纯粹的愚,而她不然。
因而叶西一直笃信,一个在成长中几乎没有经历过调皮、忤逆、放纵时光的人,真正放纵起来时,是极为可怕的——这可怕就在妈妈更年期以后的人生里,渐渐现形了。
潦草吃完饭,叶西也没表态到底会不会听她的话,将身前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端着碗筷走开了。
进厨房,林俐在她身后厉声地喊:“等我吃完,把碗洗了!”
而叶西却寒着脸走出厨房:“我要写作业。”
过后又补道:“叶南那么闲,让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