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胭脂风波(1 / 2)
掌灯时分,陵容伺候方氏喝了一碗燕窝粥,便离开了“玉竹轩”。方氏本就没有生病,只是确实有些被安比槐气着了,陵容好生宽慰了几句,便放开了。
陵容心中对安比槐的怨与怒却是一点点升腾,上一世因为安比槐,娘亲到死都合不上眼!今生,娘亲还是因为他一次又一次地伤心!她真的宁愿没有这样一个爹!
陵容心情不佳地回到自己的房间,任由青玉给自己拆解头发。
“小姐,老宅那边有消息了。”宝珠行色匆匆地从外面回来,有些高兴的说道。
“这是宋妈妈让人捎来的信,请小姐过目。”宝珠从袖口掏出一封信,交给陵容。
陵容拆开信,仔细看着信中的内容。结果跟她预料的相差无几,甚至更好些,陵容的心情顿时舒爽了不少。
“把信烧了吧。”陵容将信递给宝珠,宝珠点燃扔到铜盆里。
“记得告诉宋妈妈此事千万不能泄露,更不能让人知道你曾经去调查过这件事,懂吗?”陵容叮嘱道。
“奴婢省的的。”
“对了,最近那个白锦堂可还有再来找过白氏?”陵容问道。
“有的,只是奴婢一直记得小姐的吩咐,让人看得紧紧的,保证他没有得逞过。”宝珠自豪地说道。
“下次他再来找白氏,让守门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见一面吧,记得让人做得仔细些。”陵容吩咐道。
“小姐放心,包在奴婢身上。”宝珠拍胸脯保证道。
有宝珠这活宝在,陵容的心情好了不少。
“小姐,奴婢刚让厨房送了碗银耳莲子羹来,您晚膳都怎么吃,吃一点再歇息吧。”宝淑端着碗莲子羹走到陵容面前说道,陵容没有拒绝宝淑的一番好意,喝了大半碗才去休息,一夜无话。
三天后,方氏的身子好了许多,便带着陵容和凌姝一起去给安母请安。祖孙几人正说着话,便有丫鬟着急忙慌地进来禀告。
“老夫人,夫人,不好了!乔姨娘动了胎气!”
“还不赶紧去请大夫!”老夫人动怒。
“奴婢已经派人去请李大夫来了,只是乔姨娘她…她…”丫鬟支支吾吾的,眼神闪烁。
“她怎么了?说!”老夫人喝道。
“乔姨娘…乔姨娘她口口声声说是夫人要害她腹中的胎儿!”小丫头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道。
“母亲!儿媳没有!”方氏惊站起来,惶恐不安地看着安母,若不是陵容及时扶住了她,方氏恐怕要摔倒在地了。
“放肆!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妾,居然敢污蔑当家主母!”安母看着脸色苍白的方氏,心下更怒。
方氏嫁进安家二十余载,为人如何,她再清楚不过,方氏没有这份狠劲,是断不会做这种歹毒事的。
“母亲……”方氏感激地看着安母,就算是与她同床共枕多年的安比槐都没有如此信任她!她还是幸运的。
“祖母,我们还是先去看看乔姨娘吧。”陵容出声提醒道。
“好!今日老婆子我就亲子自走一遭。我倒要看看谁如此大胆,敢污蔑当家主母!”安母气势汹汹地带着方氏和陵容去了乔氏的屋子。
还未进屋,便听到乔氏哭哭啼啼的声音还有安比槐怒气冲冲的声音,听得安母眉头一皱。安母没有让人通报,径直走了进去,便看到乔氏捂着肚子,正哭得梨花带雨;而安比槐一边抱着乔氏,一边不断催人去请大夫。
“一大早便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安母一声喝,乔氏的哭声戛然而止,安比槐也收了声,屋子里瞬间安静了下来。恰在这时,有下人来报:
“老夫人,李大夫来了。”
“快请进来吧。”老夫人吩咐道,见屋内两人还如胶似漆地抱在一起,脸更黑了。
“槐儿,时辰不早了,你该出门去衙门办公了。”
“娘,月儿动了胎气,孩儿实在是不放心,等看过大夫孩儿再去衙门也来的及的。”安比槐见怀里的可人儿害怕地抱着自己,便什么都顾不得了。
“你!”安母刚欲发火,便有丫头引了李大夫进来了,安母只好按下怒火,让大夫先给乔氏诊脉。
“李大夫,这腹中的胎儿可还安好?”安比槐着急地问道。
“这位姨娘只是受到了惊吓,胎气有些不稳,老夫给开服安胎药,每日煎服三次,两天就好了,没什么大碍。”李大夫说道。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安比槐松了口气。
“没其他事,老夫就先告退了。”李大夫说道。
“李大夫且慢!”乔氏忙出声阻止。
“乔姨娘还有其他地方不舒服吗?”李大夫奇怪地问道。
“还要劳烦李大夫给贱妾看看脸,妾用了姐姐派人送来的胭脂后,脸就红肿不堪,不知是何缘故,还请李大夫救救我!”乔氏期期艾艾地说道,众人这才看清乔氏的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看着甚是骇人。
“呀!”刚刚赶来的韦氏不由轻呼出声,显然是吓得不轻。
“乔姨娘这是皮肤敏感了,老夫要先看看诱发这一病症的东西才好对症下药。乔姨娘可知是何物?”李大夫看了看乔姨娘的脸问道。
“我们姨娘便是用了这盒胭脂,才起了疹子的!”一边的小丫鬟将一盒胭脂交给李大夫。
李大夫仔细闻了闻,又轻轻尝了尝,说道:“这盒胭脂里被人加了刺刺草的粉末,这刺刺草有一定的毒性但不严重,按理说,不该如此严重。乔姨娘今天可有吃什么特别的东西?”
“姨娘晨起说口中淡而无味,还未用膳,只吃了两块山楂糕。”一边的小丫鬟答道。
“这便对了,山楂会加剧刺刺草的毒性,难怪会如此严重。”李大夫道。
“李大夫,我的脸可能恢复?会不会留疤?”乔氏紧张地问道。
“毒并不难解,只要注意些不要将疹子抓破,便不会留疤。”李大夫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