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科举大案(1 / 2)
钱杏花夸赞了宋瑜几句之后,就压低声音边走边说:“你们家食肆卖包子,这才两日,我们十八巷都知道了,都夸你们铺子的包子皮薄馅大,香的流油,东街街头的那个老孙家可不就心里不舒坦了。”
李氏纳闷:“那与周娘子家有何关系?”
钱杏花就笑道:“这事儿现在还没外传,不过我瞅着八字都有一撇了。”
“前些日子有媒人上门,给孙婆那个大孙子说媒,说的正是周娘子的闺女,周娘子原先还不大乐意,这几日不知打哪儿来的消息,说是孙婆子那大孙子要考上童生了,这不,两家私下就把这亲事给定了,就等着过两日官府的榜文下来,就将这事儿说出来,好合个双喜临门呢。”
所以,未来的准亲家生意被抢,那周娘子可不怨气十足了吗。
“这可真是……”李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该感慨孙家儿郎能耐,还是该说周娘子为人不讲道理。
宋瑜却想的更为深远。
科举考试在当代可是一级机密,一个街口商家铺子的老板家,如何就能提前知道放榜名单?
当今以武定乾坤,中央集权,亲下命令提拔寒门,重用科举新贵,然自先帝以来多年的征战导致重武轻文,区区不过十年间,并不能完全扭转文臣武将的地位。
书中也曾发生过科举舞弊的大案,当时朝堂清洗一片,午门口问斩的权臣不下五位,大案的主使官,正是当朝首辅沈珺。
只是,那件事儿发生在沈珺三十岁时,距今尚有十多年。
到底是科举舞弊早有端倪,还是孙家撒谎,故意想要抬高自己,让周家同意亲事呢?
罢了,这些家国大事,也并非她如今能够过问的。
她要做的,是给沈珺补好身子,先助他考入京城再说。
“娘,那鸭子不错,我去买只鸭子晌午煲汤吧。”
李氏:“成,你过去吧,东西放这儿,我先提回去跟你钱婶子喝杯茶。”
宋瑜的身影走的远了,钱杏花才道:“你这儿媳妇娶的真不错,瞧着柔柔弱弱的,倒是一点儿不娇气,干事儿也利索。”
李氏得意的笑:“谁说不是呢,这要是没有她,我这会儿估摸着已经卖了铺子带三郎他们几个回老家了。”
“也是缘分。”钱杏花道:“对了,昨个儿我大嫂过来,说李叔这几日念叨着你,过两日李大哥他们要过来卖山货,许会过来看看,你到时候记得好好说说。”
李氏一喜,又有些发愁。
他老家大湾子村太穷,又在山沟沟里,交通不便,每次来一趟县城不容易,李氏家境也不好,因为这个,当初嫁给沈洪章没少被婆婆磋磨,家里人为了她出头还曾被沈家人羞辱过,为此,李氏习惯了对娘家报喜不报忧。
沈洪章去世的突然,李氏没来记得告诉娘家,本打算事后带着沈珺哥三个回去看看,结果沈珺一下子病倒,又是照顾缠绵病榻的儿子,又是娶了冲喜的儿媳妇,一下子被生活琐事填满,倒是忘了跟李家那天递个消息了。
钱杏花没待多久,她还得卖豆腐呢。
宋瑜回来的时候,就见李氏神色发愁的坐在前厅。
“娘,怎么了?”
李氏:“回来了,呦,这老鸭子可真肥,得养了有两年了。”她转移话题,宋瑜也不好再追问,眼睁睁的看着李氏兀自开心的烧热水过去褪鸭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