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国 第八十七章 滕胤(1 / 2)
孙权又问丞相顾雍有何人选荐举。
顾雍奏道:“昔陆绩任郁林太守,而此郡大治。今其同族陆凯稍有其风,吾愿荐之”。
孙权亦准之。
这时卫将军全琮说道:“吾闻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吾族子全尚清德有节,愿向陛下举用”。
孙权纳之。遂下旨命滕胤为交趾太守,陆凯为郁林太守,全尚为苍梧太守。
朝廷旨意传到番禺后,吕岱命人传报黄寻,让黄寻继续镇守龙编,直到新任太守滕胤前来上任。
黄寻得到吕岱通报朝廷封赏的消息后,见到自己居然没有升迁,不禁心中大为失望。
黄寻麾下众将得知朝廷没有升迁黄寻,自然愤愤不平。黄寻此次作战,浴血奋命,多次处于险境逆战。如此大的功劳,朝廷居然不赏,实在让黄寻和其麾下寒心。
这时黄寻想起吕隆曾经告诉自己,吴国朝政多为江东世家把持。黄寻虽在交州数立大功,但在朝中无人为黄寻站台。黄寻立再多的功劳,也是徒劳无益,孙权看不到啊。
黄寻想到这里,决定必须去建业一趟,给自己找个靠山。不然在交州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有了这个想法,黄寻开始谋划怎么找个由头去建业。毕竟自己有军职在身,离开军营需要个好的借口。
黄寻镇守龙编又过了月余时间。其间黄寻曾召来李开、徐大、吾彦、冷全四人,与他们商量当初与桓季盟誓助其取得桓家家主之位。桓季答应的一半兵力拿不拿得回来。
毕竟现在桓业、桓季父子在戴良手下任职,自己与戴良又有龃龉。虽然被吕光暂时调停,但黄寻认为戴良可不会放过自己。
徐大首先说道:“远达,如今桓冲覆灭,戴良靠除灭冉家之功,已经重新取得朝廷的信任。九真太守之职稳如磐石。
如果我们现在去找桓业父子兑现誓约,我恐戴良必会上奏朝廷,状告我等与桓家私相往来。远达乃是刺史大人亲命镇守龙编之将,若是与本地世族来往过密,必受人窥伺。
要知自古以来,结党营私乃取祸之道啊。故我以为当前形势,不可去找桓业父子兑现誓约。待日后有机可乘,再行此事”。
李开却说道:“如徐大人所言,必迁延日久。若到时桓业父子违约,不想兑现。如之奈何”。
徐大回道:“桓季既然以其家族血脉断绝起誓,谅也无此胆子违背。李开你且放心”。
这时黄寻说道:“我也有此顾虑,所以早就埋下一招后手,用以钳制桓业父子”。
徐大奇道:“哦,远达有何妙招?快快与我道来”。
“我收降安定守将桓吉后,密令桓吉回桓家监视桓业父子。一旦桓业父子有不利于我之事,桓吉就会向我回报。有桓吉为我之耳目,桓业父子赖不了账”。
徐大听完黄寻之布置,说道:“远达虽有桓吉为耳目,但如今九真乃是戴良辖境。桓家身为九真第一大族,必受戴良指挥。戴良与远达龃龉甚深,恐日后终要发难。桓吉一人何能制戴良乎”?
李开也说道:“主公,徐大人所言极是,戴良是主公心腹之患啊”。
黄寻回道:“哎,我因争功,不惜与戴良反目。未想到无有
升迁,还是校尉之职。如今看来,是得不偿失矣”。
这时一直未发言的冷全说道:“主将不需烦忧。戴良是九真太守,管不了主将。主将只需等待新任交趾太守到任,与其交接,便可返回番禺。戴良无能为也”。
黄寻说道:“恐不如子煌所想的简单。我也派人查过戴良之身世,戴良出自豫章郡宜春戴氏,为宜春豪族。昔刘表从子刘磐数寇豫章,戴良之父戴齐随太史慈并力相抗,击败刘磐。宜春戴氏由是显名。
戴良还有弟弟戴闿为豫章郡尉,可谓豫章第一大族。戴良就算身在九真,无法治我。但若其让家族戴氏发难,我亦要受波折”。
徐大听黄寻讲述完戴良的背景后,说道:“远达,勿需担心。你难道忘了我们暗卫吗?若戴氏真要对远达动手,那他们的项上人头,暗卫自会取之”。
黄寻喜道:“有徐大哥这话,我无忧矣”。
说完桓业父子和戴良的事后,黄寻解散众人,各回本职。
黄寻在龙编镇守已历三月,这日终于等到了新任太守滕胤到来。滕胤作为世族子弟,名士之后,从建业到龙编,可谓是走遍了吴国的整个疆域。舟车劳苦,自然是走一程,歇两日。故历三月才到龙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