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为絺为绤,服之无斁(2 / 2)
黄明远让人将最初做好的一百多条棉被运到了九原,分给各部将领。新物品要想快速推广嘛,自然是需要由上到下的普及。
棉被的优势太明显了,众人很快发现了这些棉被的好处,棉花也由此在丰州彻底推广开来。
今年丰州种了三十多公斤棉籽,收获的棉籽差不多也有数百斤,只是这数百斤棉籽的量实在太少,还不足以大规模投入生产使用。
除了小批量的做成棉被、棉衣进行推广以外,很多棉花也要拿去做试验用,主要是制造弹棉花机、织棉布机等机械的使用。
因为现在库存棉籽的量还是不足,黄明远通过李敏,从西南又引进了不少棉籽,还通过走私从西域弄来不少棉籽,都是为了明年的扩大化生产。
这一次黄明远直接在牟那山建立了一个专门进行棉花生产的屯垦团,准备明年种植棉花三百亩,预计能产棉花一万五千公斤,到时候所有收获的棉花将全部做成军大衣,配给军队使用。
后世的军大衣一件差不多用两到三斤左右的棉花,到时候就能大批量生产军大衣上万件。军大衣平时可以保暖,夜晚也能当棉被使用,再加上毛衣、皮衣的配合,大军出阴山直趋漠北的防寒问题便基本解决了。
可惜这批棉衣最早要到仁寿三年才能用上,且仍旧无法完全配给全军。要是再给自己一年的时间,那全军都能换装了。
寻常时候再等一年也是可以的,但现在却是不成。
杨坚是在仁寿四年七、八月份去世的,如果等到仁寿四年出塞,那很有可能赶不回长安,也参与不上仁寿宫变,这可不是黄明远愿意看到的。
仁寿三年的夏天,丰州军必须大规模出塞,留给自己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到两年了。
为了进一步升级棉花的使用,黄明远又令人用棉花制作棉布。
相对于用棉花做棉袄、被子,普通百姓对棉布的需求其实没有那么强烈。棉布穿着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甚佳,但是并不如毛布暖和,也不如麻布耐脏,更不如丝绸华丽,不过棉、麻、毛分别为纺织业的三条大腿,丰州本来麻就少,所以棉纺织业还是要发展的。
而且相对于棉衣、被子,低端的使用很难对技术上有所提升。
其实棉布和毛布差不多,毛布要用毛纱线,棉布则是棉纱线。只要制出棉纱线,将原本纺织麻布的织布机稍加改良,便能制造出成型的棉布了。
中国人仿佛天生就擅长织布一般,发明了无数令后世眼花缭乱的机械。三万多年前就发明了骨针;在五千多年以前就发明了原始腰机;春秋战国之前就发明了踏板织机;西汉之前就发明了提花机。根据《西京杂记》的记载,汉昭帝时期,霍光的妻子召陈宝光的妻子用有一百二十镊的织机织造了二十五匹散花绫,简直令后世难以想象。
很快,能够纺织棉纱线的织机便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