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综]母仪天下 > 第61章 乌拉那拉氏

第61章 乌拉那拉氏(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重装突击 变身女学霸 乔真香的偏执男神 银魂之新八的隐形眼镜 科技:为了上大学,上交可控核聚变 绝代疯少 妖神之血 萌宝来袭之亿万BOSS宠妻无度 桃运鉴宝 网游之枭傲天下

这些医书药书舒云自然都是看过的,还能记下来。只是,她如今的身份却是很难将这些合理地拿出来,毕竟,算学什么的,这些可以说是天赋,医学什么的,那就真的不能用天赋来形容了,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实经验比起其他的都要重要一些。

舒云琢磨了一番,觉得朱橚当年能做这种事情,也算得上是借助了国家之力了,所以这事归根结底,还是得让官方去做,舒云如今这小胳膊小腿的,是做不了的。编撰这些医书的时候,舒云还能趁机塞点私货进去,如此又不会暴露自己,又能解决问题,简直是完美。

因此,舒云便直接找上了胤禛,想要跟他商量这事,表示自个之前瞧见大嫂的模样,想着太医院几乎是集中了全国各地的神医,却对于大福晋的情况无法可想,如今听说直郡王还在民间寻找神医,想着那些医者一个个敝帚自珍,这么多年下来,不知道有多少本事没有传承下来,所以,是不是能够借助于朝廷的力量,就像是当年大明编撰永乐大典一样,汇集众多医者的经验和智慧,编撰出一套囊括了各种药材还有药方,脉案,针法之类的医书出来,以后也能够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者出来。

编书什么的,算是文治之最了,而比起编撰各种经典,编撰一整套的医典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胤禛不由心动起来,他琢磨了一下,然后说道:“要不,我给汗阿玛那里上个折子?”

胤禛如今其实挺无聊的,几个弟弟的府邸都已经确定了大致的图纸,胤禛又按照定下来的章程叫内务府那边做了预算,大致确认了工期,然后直接表示,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工期越快越好,早一天完成,都给那些工匠加钱,然后呢,这些工匠乃至民夫都积极了起来。他们原本做一天,拿一天的工钱,自然乐意拖工期,可是如今呢,如果能够提前完成,不光是有赏金,多出来的时间,他们能做更多的事情,挣更多的钱。谁也跟银子没仇,所以,为什么要拖沓呢?

下面的人那么积极,胤禛也就轻松下来了,只需要偶尔去看一次,查看一下工程进度也就可以了。如今又有了新的目标,胤禛顿时来劲了,要是能够将这事揽下来,自个这个名声还能再上涨不少。

有了这样的想法,胤禛就坐不住了,立马就起身走到书桌前面,一边研墨,一边开始组织语言,最好还要先将大致的章程列出来,然后呢,这事总该落到自个手里了吧!

康熙这些日子其实心情一直都很好,哪怕下面又有地方报了水灾,旱灾什么的,也没有影响他的好心情。国家这么大,有几个地方受灾是正常的事情,康熙早就习惯了,反正就是那些套路,减免一下赋税,严重一点的,拨一些银子还有粮食去赈灾,以工代赈,让那些受灾的百姓去疏通河道,修建城墙什么的,也省得他们吃饱了生出其他的心思来。

康熙高兴的是,毛纺业已经开始大幅度盈利了,这里头的盈利很大一部分是要进康熙的内库的,当然,国库那边也少不了就是了,别的不说,之前因为打噶尔丹萎缩了不少的国库如今又开始充盈起来了,许多事情也就好办了。内库有钱了,康熙就开始琢磨着要花钱了,是再次南巡呢,还是修建一下行宫呢?畅春园可以再扩建一下,还可以再建几个园子,就算是自个没空去住,也可以赏赐给几个儿子嘛!

除此之外,朝堂上也没别的什么烦心事,一帮儿子如今不是在忙着生孩子,就是在忙着娶媳妇,所以一时半会儿也没闹出什么事情来,最是刺头的胤褆因为有了儿子,原本有些躁动的他,如今看起来也多了几分稳重,据说还三五不时地跑到他当初修建的那个报恩寺去上香还愿呢!至于胤礽嘛,朝堂上的那些事情处理得也很好,虽说跟太子妃似乎有些隔阂,但是年轻人嘛,有些贪图美色也是难免的,等到再成熟一点就知道,有个能够帮他稳定后院的妻子是多么重要了!

就像是当年康熙对赫舍里氏,康熙难道真的一开始就很喜欢自个的皇后吗?还不是为了拉拢索尼,为了平衡朝堂,早点亲政!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发现,一个合格的皇后还真是一根定海神针,帮他解决了多少麻烦啊!别的不说,赫舍里氏别看那时候年纪不大,但是,却顺利地从孝庄太后那里接手了宫权,给康熙带来了不少方便。

就在康熙过得有滋有味的时候,胤禛的折子递上来了。

康熙自然是关注胤禛的情况的,发现胤禛将盖房子的事情也做得挺好,康熙还想着,这事起码能将胤禛的精力牵制个三五年的呢,哪知道,这不安份的小东西居然又有幺蛾子了!

康熙将胤禛的折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就露出了踌躇之色,康熙自然知道,胤禛的这个建议没什么问题,的确是个功德无量,还能够收获民心的大事,只是,许多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是好事,就一定能做的。

放到以前,康熙就就是绝不会答应这件事的。实际上,疾病这种东西,在清廷这里也是一样利器,主要是针对蒙古那边的减丁政策。像是天花之类的传染病,哪怕皇室都因此死了一批又一批,康熙也不会因此叫人去研究专门的防御手段,而是采用了并不是那么安全的人痘,要是蒙古那边也有了有效的医疗手段,那么针对蒙古的许多政策就算是彻底失效了!

但是如今呢,蒙古的命脉已经被大清掐住了,除非他们愿意回到从前那个有钱都没有好东西用的时候,否则的话,他们就得老老实实跟着大清走!没有了足够战马的蒙古人也不可能对大清产生多少威胁了!既然如此,那这个医典还是应该编撰出来的,只是,这里头有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需要仔细考虑才行。

医者又不像是那些大儒学者,有能耐的,想要做官的,一般都会参加科举,或者是开什么书院,总之,有没有本事,其实很容易验证。而医者又没什么考试,有的呢,根本及时靠着家传的一点绝活,一招鲜吃遍天,民间还有一些滥竽充数的。这年头又不像是后世,谁到了要找大夫的时候,都是不能保证一定能治好的,治好了是大夫医术高明,治不好那就是命!能够追究大夫责任的,那都要到权贵阶级了!而那些权贵阶级能够接触到的大夫,一般即便算不上国手,也差得不会太多,这些人自有传承,对于权贵也有自个的套路。

就像是在宫里头,小病呢,自然给你开对症的方子,若是遇上几个自个也懂点医术,喜欢指手画脚的主子,还会故意留下一点无伤大雅的缺憾,让上头自个修改一下,满足一下他们的心理,然后就可以皆大欢喜了!反而是难治的病,除非是必要,否则的话,他们就是宁可开一些四平八稳的方子,不肯冒险,免得回头出了什么岔子,就是自己的罪过了!总之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宫里尚且如此,在外面,这些名医自然也是差不多的套路,所以,想要抓住他们的把柄,本来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要编撰什么儒家的经典,就算是将人都一窝蜂弄到京城来也没什么问题,可是,真要是京城这边征调了地方上过多的良医,那么,会不会造成地方上头因为医生少了,导致有人生病难治呢?另外就是,怎么鉴别这些医者是真本事,还是滥竽充数呢?

康熙细想一番,就是各种问题。不过,康熙着实有点拒绝不了这个诱惑,做皇帝的,立功他是做到了,立言还是差了不少的,尤其他这些年掀起了好几次的文字狱,江南那边,还有一些大儒依旧死扛着不肯为大清效力,这让康熙有些不爽。

所以,那就编书吧!康熙很快下定了决心。反正对于皇帝来说,很多事情,他只需要做决定就可以了,至于细节问题,完全可以交给下面做事的人。

康熙做了决定,第二天就在朝堂上将这事提了出来,顿时,一帮人都心动了。

这年头的读书人,其实或多或少都是懂点医术的,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嘛!大家都看过几本医书,基本的医理药理都是知道的,平常大夫开药的时候,都得插上几句嘴,调整一下药方。一些比较讲究的人家,自家就有一些不知道从哪弄来的方子,不管是补药,还是什么药,时不时地都会配上一些药丸吃吃。

要是康熙这会儿建议搞什么自然科学的典籍,这些读书人都不会有什么响应,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医典就不一样了,这是能名垂千古的好事啊,要是自个能加入其中编撰,或者是留下什么验方,那就真的是青史留名了!看看,古往今来状元有几个,宰相有多少,名字能够传到现在的也就是那么多,可是呢,医书就不一样了!张仲景要是只是个太守,只怕谁也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可是,他弄了个《伤寒论》,那么,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他。

因此,一帮子文臣这会儿恨不得为了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一个个在朝堂上表示自个熟读医书,认识多少多少药材,能背下多少多少方子。

康熙坐在上头,很想大吼一声,你们一个个将自个吹得跟什么一样,怎么不真的去做什么大夫呢!

不过这事康熙心里头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因此,等着下面吵得不可开交,眼看着都快要上演全武行了,这才干咳了两声,然后将自个的决定说了,这事交给几个皇子负责,由他们在大臣中挑选合适的人,然后叫下面的地方官员推荐当地的名医,进献医书,轮流进京,若是出现什么争端,大家可以坐在一块儿辩证嘛!

康熙都将解决办法说出来了,下面的大臣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山呼吾皇圣明了!

康熙点中的皇子就是胤祉,胤禛,胤祺,还有胤祐四个人,胤禛虽说是觉得这事与自个所想有些偏差,不过总算自己捞到了一部分好处,他手头的事情也可以转交给胤禩,不用继续盯着盖房子了!

而另外三个呢,就是喜出望外了,这种事情,就是白白送上来刷声望,刷名声的啊!他们是皇子,有的地方就没多少需要顾忌的。比起明朝的皇子,清朝的皇子其实要自由得多。这个世界的明朝,太子的一举一动是要被放在放大镜下面挑剔的,其他的皇子,那些大臣甚至连教他们进学读书都不愿意,一个个就是当猪养了!而清朝的皇子呢,从小教育比较严格,哪怕到了后期了,教的东西都开始落后了,但是该学的还是要学的。成年之后呢,只要不是太拿不出手,或者就是干脆已经被皇帝厌弃,都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机会。

康熙自个当初就是年纪不大就当了皇帝,所以,他也乐意早早地就锻炼自个的儿子,十几岁就入朝是正常操作,就算是没差事给你干,你在那里听着也不是什么坏事,朝堂这么大,不缺一个皇子站的地儿。

康熙选的几个皇子呢,起码这个时候还没有明确站队,这也是康熙的初衷,很多时候,许多事情之所以办不成,不是因为这事难办,而是因为党争,大家互相拖后腿,我干不成,你也别想干好,然后这事也就黄了,或者是最终草草收场。

等到散朝之后,康熙又将几个儿子叫过去,耳提面命一番,表示你们想要提拔自个的门人奴才没问题,但是,朝堂上什么索额图一党,明珠一党的人都别选了,选一些能做事的,哪边都不沾的,这事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小,所以这事你们要是办不好,以后的事情那也别提了。

康熙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来,几个皇子又不是什么傻瓜,哪怕是一向不怎么吭声的胤祐也发了狠,自个这辈子大概也就是这么一两次的机会了,所以,这事干不成,自个也就是个被人遗忘的命了!

康熙定了基调,兄弟几个凑一块商议了一番,哪怕一向是透明人的胤祐也提出几个主意。康熙不想让胤禛太显眼,因此之前将事情提出来的时候,并没有说这是胤禛首倡的,所以,胤禛这会儿也不提,干脆在一边将需要做的事情都根据轻重缓急,列出了一个表格,这也是他跟着舒云学的,然后就可以根据表格将任务分派下去。

兄弟四个按照表格,估量了一下自个手底下有哪些人,有些什么能力,然后就各自分派了任务,准备回去将事情筹备起来了。

胤禛带着自个要负责的任务回了家,看到舒云正坐在院子里头,院子里已经摆了一张矮榻,自家大阿哥正在矮榻上头翻滚,练习爬行,几个宫女围在一边,紧张得看着,一边还拿着金铃引诱大阿哥。

胤禛之前说大阿哥的小名他来起,结果呢,他的起名天赋真不怎么样,取的名字就像是给狗起的,似乎要让大阿哥跟胤禛在前院养的那条叫百福的狗做兄弟了!舒云可不想儿子以后被人笑话,所以压根不肯答应,胤禛只得作罢,干脆保证自己回头就请康熙给孩子赐名,家里头干脆就是叫孩子大阿哥了,而舒云呢,一般也就是“宝宝”“宝贝”地喊着,有的时候喊得胤禛都觉得有些担心自个福晋将儿子惯坏了。

不过后来胤禛就不担心了,舒云对孩子并不溺爱,平常也不会叫那些嬷嬷宫女们一直抱着孩子,而是让他自个联系起身,坐立,如今练习爬行,就算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磕磕碰碰,也并不会因此如何责罚伺候的人。现在大阿哥已经长出了几颗牙齿,已经可以吃点东西了,舒云就叫膳房那边烤了磨牙棒,让大阿哥自个拿着磨牙,哪怕弄得身上一团糟也不要紧,横竖家里不缺他的衣服。

胤禛瞧着母子两个玩得高兴,他也笑着过去接过金铃逗弄了一下大阿哥,大阿哥“咯咯”地笑得开心,胤禛顺手就将他抱了起来,坐到了舒云身边,将大阿哥放到了自个的膝盖上,大阿哥兴奋地就想要用还没有长得比较结实的双腿在自个阿玛腿上蹦跶,胤禛也由着大阿哥在那里蹦跳,逗得大阿哥愈发兴奋起来。等着胤禛手有点酸了,这才将大阿哥递给了舒云,嘴里说道:“医典的事情,汗阿玛同意了,我跟三哥,五弟,七弟总领,接下来一段时间,应该要忙起来了!”

舒云想了想,却是又有了一个想法,她组织了一下语言,就跟胤禛说了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无限之黑暗武装 墨九 地府客栈 追夫系统 神念无敌 为圣 无敌战仙 论科学修仙的重要性 武侠之楚王 穿书之我有特殊的御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