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综]母仪天下 > 第96章 陈阿娇

第96章 陈阿娇(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重装突击 变身女学霸 乔真香的偏执男神 银魂之新八的隐形眼镜 科技:为了上大学,上交可控核聚变 绝代疯少 妖神之血 萌宝来袭之亿万BOSS宠妻无度 桃运鉴宝 网游之枭傲天下

这些诸侯王近的已经到了长安,远的呢,还在路上,而朝堂上头,已经开始询问,如何对待这些诸侯王了!

事实上,对于中央来说,各地的诸侯王都是一个隐患,或者说,作为官僚阶层,大家都更喜欢搞中央集权,因此,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对于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来说,其实算得上是政治正确了!

韩安国呢,虽说当年是刘武提拔起来的,但是在刘武那里,他是真没得到多少好处。刘武这个人,更喜欢亲近那些能吟诗作赋的文人,对于韩安国这样能做事,会做事的并不上心。另外,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就算他日后落到被贬谪到某个诸侯国做国相的地步,自然也是诸侯王实力不强,他才有施展的余地。

因此,对于削藩这种事情,韩安国是非常赞成的。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削,削到什么程度,要是引发了那些诸侯王的反弹,那该怎么办?新君年幼,北边还在面临着匈奴人的攻击,朝廷是抽调不出太多的力量来镇压国内的。大家都记得秦代的教训,当年义军四起,秦二世他们就下旨命令原本驻守长城的军团返回中原平定叛乱,结果,秦军放弃了河套之地,最终匈奴人却抓住了机会发展装大了起来,然后击败了东胡人,如今成为了汉朝的心腹大患。

如今要是再折腾一次,真要是让匈奴人入了关,回头大家真的是死了也没有脸面去见历代先帝以及祖宗了。

韩安国在朝议上头提出了这个问题,又说到了其中的为难之处,原本以为太后也没什么想法,然后就听舒云说道:“既是如此,不如推恩?”

韩安国一愣,问道:“敢问太后,如何推恩?”

舒云直接说道:“便如当年淮南厉王与梁孝王之事,王薨逝,诸子皆可推恩为王,或为列侯!”

舒云不过就是起了个头,下面一帮大臣顿时就情不自禁竖起了汗毛,这分明是温水煮青蛙,兵不血刃啊!对于那些诸侯王来说,除非真的有问题,否则的话,儿子没个三五个都不好意思出来跟人打招呼。像是中山王刘胜这种,婚生的私生的,光是儿子就一百多,可以说,等他死后,他那些儿子,就算是嫡长子,也只能做最寒碜的诸侯王了,其他的,只怕食邑还不够分的,估计到时候,说不定最寒碜的,食邑都不如关内侯。

但是这事又是非常可行的,谁家没几个爱妃,没几个宠爱的小儿子,谁就真的甘心自己死后,嫡长子通吃一切,心爱的小妾还有小儿子最后却落得如同平民一般?绝大多数人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都是宁可短视一点的,横竖自己在世的时候没什么问题,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呢!何况,封国稍微大一点的,不还能封几个诸侯王,剩下的,也能捞个列侯做一做吗?至于孙辈会如何?呵呵,我能顾着自己儿子就算不错了,还去管什么孙子啊!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舒云不过就是说了这个主意,顿时朝堂上这些大臣就不敢真的当舒云就是个普通的妇道人家了,这位的手腕成熟得很呐!甚至,一些人有些不恭敬地想道,要是先帝也有这般圆融的手段,只怕也不会落到英年早逝的地步。

不管怎么说,朝议上头大家一商议,觉得推恩令非常可行,接下来,就得在宗室那边通过了,总不能朝堂这边自说自话,就将事情定下来了吧!

因此,等到大多数诸侯王都到了长安之后,舒云就以太后的名义,在长乐宫请这些诸侯王议事了。

大家按照惯例,先讨伐了一番大逆不道的刘安,然后呢,就有人盯上了淮南国!那里是个好地方,气候好,物产也丰富,商业也还算是比较发达的,刘安能搞什么《淮南子》,炼制仙丹,还能够养起一支规模不小的大军出来,就知道那里有多富庶,有多挣钱了!所以呢,好几个封国比较偏僻,每年的收入都比较磕碜的诸侯王眼珠子都要绿了。这里头就有几个,是刘彻的兄弟。

比起孝文皇帝来,孝景皇帝十几个儿子,自然不可能封的都是好地方。列侯可能封在关中,这些诸侯王的封地可不能留在关中,既然如此,那么,是齐鲁,是北地,还是东南或者是西南,那里头差别就很大了。

齐鲁就是好地方,那里商业发达,每年光是商人的孝敬就能收到一大笔,而要是不幸被封在了北地或者是南方一些地方,那就比较痛苦了。一方面是气候问题,夏天湿热,冬天湿冷,难以适应,尤其是南方长江流域,那里如今呢,一直饱受各种蚊虫还有寄生虫之类的滋扰,这些可都是比较要命的东西。再往南一点,就是西南那些小国的地盘了,那些人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不过呢,对于下面这些诸侯王的讨好与若有若无的打探,舒云只是熟练地打起了太极,这让在场那些原本与年少时候的舒云比较相熟的几个诸侯王顿时都有些纳闷,以前的那位阿娇表姐(表妹)不是这么有城府的人啊,还是长乐宫这么能磨练人,直接将一个恋爱脑变成了女强人?

闲扯了一阵子,舒云终于说到了正题,问道:“诸位都是一国之主,不知百年之后,宗庙托与何人?”

大家一愣,然后老老实实地表示,朝廷自有规矩,自然是由王太子继承。

舒云叹道:“如此这般,待其他王子也太不公了一些!”舒云就说起了刘迁与刘建的事情,表示,虽说这样的事情只是个例,但是呢,各个诸侯之家,嫡长子奉宗庙,继承王位,其他王子呢,父亲活着的时候还能锦衣玉食,父亲一死,能多分到一点家产的还好,分不到的,只怕到了民间,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当年惠帝继位,哪怕高祖将爱子封为赵王,惠帝又与赵王一起起居,但是,最终怎么着?惠帝更衣的工夫,刘如意就被一杯毒酒送去见自己父皇了。

所以,万一自己百年之后,太子记恨自己当年偏袒小儿子,直接对小儿子下手,那该怎么办呢?这般一想,一些平时行事,不是那么公正的诸侯王,顿时有些坐立不安起来。

然后,就有人开始做捧哏了,直接出席,开口问道:“不知太后何以教我?”

舒云笑吟吟地说道:“既然都是刘家的子孙,所以,为何不推恩诸子,个个为王呢?”

这般可谓是图穷匕见,但是,一帮诸侯王一时间却是没话可说了,听起来这是个好主意,但是这分明就是一颗包裹了糖衣的毒药,真要是吞下去,那么自己的封国三代之后,就差不多支离破碎了。别指望因为这个,这些诸侯王就能管住自己的裤腰带不生了,这年头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大家都讲究多子多福。可如今,多子那就不算多福了,倒不是养不起,根本就是将来家产分不起啊!

虽说这年头算是封建大家长制度,但是就算是大家长,也得考虑家里人的意见。显而易见,推恩令一下,除了嫡长子不满之外,其他人只怕一个个都要弹冠相庆。就算是王后,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因为正常情况下,王后不可能只有一个儿子,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长子继承封国,其他儿子只能继承一点私房钱吧!

做家长的,一般都会有一种平均主义思想,哪个儿子混得比较好了,就希望他提携混得不好的孩子。而如今呢,推恩令一出,大家似乎都能得到想要的了,至于自己的子孙后代变成什么样子,管他呢!我自己过得快活就好了!

这些诸侯王最终只得怀着复杂的心情,捏着鼻子对着舒云,对着摆出一副一本正经模样的刘衍连声恭维,表示还是太后与陛下体恤我等,我等感激涕零云云。

谁也不敢多说什么额外的话,真要是想要反对,只怕回去之后就要家宅不宁了!

推恩令算是在诸多诸侯王那里通过了,只等着之后大朝议的时候,正式发布,然后传诏天下。

诸侯王这边以后就再也算不上什么问题了,唯一让舒云觉得烦心的就是,那些大臣已经鼓噪着让刘循封王,然后去封国了!开玩笑,刘循如今才多大,真要是送到封国去,谁知道能不能顺利长大啊,所以,封王可以,但是,去封国那就算了。不过呢,舒云私心里头并不想让自己的小儿子留在中原做一个注定会被不断削去权柄的诸侯王,要知道,如今现在很多地方,那都是无主之地呢!

当然,这些话现在是不能说的,毕竟,现在大汉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匈奴人,跟匈奴人相比,其他的事情都得靠边站。

如今边境上头情况一直非常紧张,匈奴人那边消息也是很灵通的,汉人这边死了一个皇帝,匈奴人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了,可惜的是,北地那边,一点也没有因为国丧而出现什么变动,相反,辎重粮草还在源源不断地送入北地。

这年头,皇帝下葬,陪葬品是很多的,主要是金器,玉器,还有其他各类冥器,可以说,刘彻下葬之后,半个国库都跟着陪葬进去了。好在皇帝下葬,一般是不会陪葬多少五铢钱的,而如今通用的货币如今还是刘彻之前搞出来的五铢钱,黄金什么的,只是在上层流通而已,不会影响到军饷。

少府不缺钱,不缺粮食,不缺军械,可以说,军队的供应不成问题,最重要的是,北地那边的军队跟匈奴人早就仇深似海,压根不可能让匈奴人再次越过边境。马邑那边呢,原本就处在长城之外,因此,那里简直变成了绞肉机一般,针对马邑的争夺战一直没有停止过,少府光是派过去修理弩箭,大黄弩的工匠就已经近千人了。

汉朝这边底子厚,如今还撑得住,横竖以前的时候,就没怎么指望过北地的赋税,但是匈奴那边有些撑不住了。

游牧民族的经济可比农耕民族脆弱得多。匈奴人光是靠着自己牧马放羊,那是养不活自己的,因为草原上总有各种各样的意外。

说白了,草原上民族的兴起都跟气候有关系,从战国的时候开始,中国整体气候就开始转冷,如今算是小冰河时代的开端,草原上三五不时地就有雪灾,有的时候还会有蝗灾,每一次的灾难,都会给匈奴人带来很大的打击。

匈奴人西征的话,西域那些小国都是一些软柿子,很容易就能抢到足够的粮食,牲畜,奴隶,还有其他的财富,能够让匈奴人过得比较滋润。

可是如今对汉朝作战,长城之外已经是坚壁清野,他们根本什么都抢不到不说,损失还很大,尤其匈奴人的大军出征,就得带着足够的牛羊作为军粮,而这些牛羊也是要吃草的,长城外头那点草场,用不了多久就要被啃得干干净净。

虽说现在的人不懂什么叫做可持续发展,但是本能还是让他们继续这么做,就像是猎人打猎不会捕捉怀孕的母兽还有幼崽,山林里头砍伐也得注意节制一般。说是先王德政,实际上这就是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匈奴人也是一样,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可能彻底破坏草场的,草场退化,对他们来说,就是比雪灾,火灾更可怕的灾难,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再在这些地方放牧,甚至得绕着走才行。而如今这般,显然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底线。

因此,汉人这边大家积极出战,匈奴那边,诸多贵族已经开始喊着要回去了!

匈奴人虽然也讲面子,就像是他们送到汉朝的国书总是要比汉人的国书宽一寸一样,但是他们更重视的还是利益,在听说汉人国内有一个国王叛乱,结果一天就平定了之后,顿时,一些贵族愈发开始鼓噪起来。

匈奴人打仗,那恨不得是倾族出动,当然,后方也会留几个部落,免得其他一些游牧民族,比如说什么丁零人,小月氏人,还有什么鲜卑人,乌桓人什么的冒出来偷偷摸摸占领他们的草场,然后发展起来。

如今呢,为了报复之前汉人撕毁了和亲条约,匈奴人在长城这边已经丢下了不少人命,虽说许多是奴隶,但是,匈奴各个部族也是有所损伤的。

如今一听,汉人在国内还保持了相当的兵力,回头要是也抽调出来,压上边境,回头匈奴人还不知道要损伤多少呢!

军臣呢,这会儿也是生出了退缩之心。匈奴人对于单于的要求就是要能带着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当年冒顿单于呢,最大的功劳是战胜了东胡人,称霸了草原,而之后的老上单于却是将目光看向了西方,通过对西域的掠夺,保持了匈奴人一直以来的优势地位。

而军臣单于其实原本并不受老上单于喜爱,但是呢,匈奴那边往往近亲结婚,这也导致了老上单于几十个孩子,但是真正活下来的根本没几个,小一点的压根不是军臣单于的对手,伊稚斜当年倒是挺受老上单于的喜欢,但是年纪毕竟小了点,要不是伊稚斜受到了王廷那边母阏氏的保护,手里头也有足够的人马,军臣单于早就找个借口,将伊稚斜干掉了。

最主要的是,军臣同样没什么孩子,如今活下来的就一个儿子于单,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顺利长大,因此,万一于单活不下来,伊稚斜就是确认无疑的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同样讲究血统的匈奴贵族们,无论如何是不能让伊稚斜被军臣干掉了。

军臣呢,这会儿已经是骑虎难下,不过,他很快有了祸水东引的心思,干脆直接表示,右贤王伊稚斜不是一直掌控幕南吗?所以,由伊稚斜留在幕南继续教训汉人,而军臣呢,就打算带着本部人马还有其他一些部族准备准备,然后去西征了!

军臣这完全是将伊稚斜当做傻瓜,但是呢,伊稚斜还只能认了。这些年军臣对他严防死守,一直想要抓住他的把柄,好削去他的势力,伊稚斜已经憋屈得很了。幕南这边,伊稚斜还是有些旧部的,如今正可以抓住时机,恢复实力。至于跟汉人对抗的事情,呵呵,那就意思意思好了!

匈奴这边勾心斗角,长安那里,舒云已经命令少府制作出了一批高桥马鞍还有马蹄铁,先将羽林卫装备上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无限之黑暗武装 墨九 地府客栈 追夫系统 神念无敌 为圣 无敌战仙 论科学修仙的重要性 武侠之楚王 穿书之我有特殊的御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