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浪潮涌 (三十四)(1 / 2)
最快更新手有余香千千结最新章节!
生于斯长于斯,路途的距离,总是随着心情的起伏而渐行渐远。
不想活在梦里,也不想活在痛苦中,唯一的填充方式,便是用繁忙工作累死自个。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生活的节奏如同数据流量,开始是一条小溪流,逐渐变成了大江大河,很快又汇成了汪洋大海。迅疾而来的时间风暴,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应有的工作范畴。一切都像被拨快了的闹钟,雷光电闪的催逼着人,使劲地驱赶着拽着拉扯着不断地加快追寻的步伐。“996”的工作,已经远远超过了“5+2”和白加黑,至于“669”的生活,只有意会而不可言传。
累并活着。
卫婷儿回到林县,很快就又生龙活虎。
顾天青自从当上书记之后,对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越发看重。借助于永昌公司的精深加工能力以及出口资质,林县的大健康产业逐步在GDP增速中展露头角。但他很清楚,虽然初见成效,但与市里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不但要成为林县的支柱产业,还得撑起全市的产业布局。
林虹再次与他进行了谈话。“林县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虽有起步,但不能固步自封,还得进一步深化,光有产业链还不行还得有价值链。”
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挣扎都是虚妄。市场的竞争,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情感。科新文和邱总,是深有体会。自从永昌公司这头巨鳄进入林县之后,他们的出路已经被逼到了墙角。
之前他们与秦伟的公司合作,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现如今,与永昌公司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他们又成了被套在笼子中的猛虎,不得不按照永昌公司的管理标准和质量体系来完善生产链。这笔巨大的投入,压得他们气喘吁吁,疲于奔命。但市场是座巨大的搅拌机,他们唯有在被搅拌其中,才能看到出路。
两家公司都咬着牙,卯足劲了劲头,想要借船出海。
“顾书记、卫县长,我们呢,希望县上在支持力度上,还能在加强一些。永昌公司搞市场前端,我们能不能参与到产业融合之路,我们搞文旅融合。”
顾天青翻了翻他们递交过来的规划书,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起伏不定。文旅融合,林县在余香分管的时候,是多条腿走路。马塔桥村的模式,走稀奇资源的路子在不少村得到了推广。而温馨他们以园区为核心,以渠口镇为基础,搞起了中医文化小镇也初见规模。还有一些农家乐也搞起了文旅观光,主打休闲养生。半年多来,旅游观光产业的数据,也在成梯度增长,但都是粗放型,并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卫婷儿埋着头,一边听着他们的汇报,一边仔细地翻阅他们的规划书。
“你们做个调研没有?这么弄,弄得出来不?”
科新文见邱总欲言又止,连忙对卫婷儿说道,具体请邱总给两位领导再汇报一下,规划的创意也是他们提出来的。
邱总轻咳了一下嗓子,方才不紧不慢地答道,我们的创意呢,来自我们林县根深厚重的医药文化,林县出药材,自然也少不了名医。我们的想法是挖掘名医资源,打造养生康养中心。两位领导,请看这里是渠口镇的中医文化小镇,这里是涪江,这里是毛公河,两河交回之地,目前还是一片荒山和河谷,周边的高山是天然的养生屏障。我们计划把养生康养中心建立在这里,主要配套中医名医馆、中医养生疗养院、中医美食街、中医药研发中心、中医休闲体验馆和生态康养氧吧。预计投资规模20个亿,占地1500亩,建起之后能够新增就业1000人,利税预计每年可以达到3000万元。
“你们这个名医馆是博物馆?”
“不,不!不只是博物馆,而是综合性中医医院。”邱总见卫婷儿有些疑惑,连忙再次解释道。
“你们这个养生康养中心,与中医文化小镇能够形成配套?”顾天青也连忙追问道。
“能,肯定能,还必须能!不然形不成养、医、研、游、乐、购的格局。我们得借助中医文化小镇的人气和东风,与它们相融互补。”
“这是不是又意味着,我们县上必须在基础配套上再投入一笔。”
“卫县长果然是一针见血,说道点子上了。不错,你们看,这里!还有这里,我们必须得修两条快速通道和架两座桥梁,形成闭合式环线,这样才能留得住人。”邱总立即站起来,展开图纸,挨着指了指图上标注的路线图。
“那,你们测算过没有,我们需要投多少钱?”卫婷儿管理着财权,也最关心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科新文嘿嘿笑了笑,“也不多,我们估算了一下,大概需要1个亿。”
“一个亿?”顾天青吃惊地看着他。“这可不是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