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文章 与书法(1 / 2)
最快更新大鉴定师最新章节!
看着众人的模样,陈逸微微一笑,他能够写出今草的雏形,其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因为悟通了书体转化最为重要的一点,随后,由顶级书法术传递过来的感悟,使得他的今草书体,拥有了雏形。
这一个雏形,正是吸收了章草的一些感悟,作为养份,从而形成的,所以,有了章草做为根基,他的这个今草,才会在雏形阶段,就如此的优秀。
过了一会,王羲之等人从这幅书法中回过神来,面上带着浓浓的惊叹,许询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是察觉到了王羲之的目光,与其对视了一眼。
“玄度,我们先来说说这篇文章如何吧,至于书体,稍后再谈。”王羲之面带笑容,缓缓的说道,这幅书法所写的文章,所用的书体,都是让人惊叹的存在,所以,自然需要一个接一个的讨论,而陈逸由章草转化而来的今草,其重要性,远在这篇文章之上。
许询点了点头,目光放在了这幅书法之上,这整篇文章字数不多,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却是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灵。
“这一篇爱莲说,精妙至极,在我看过的文章中,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廖廖无几,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笔墨,去铺排描绘,而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谕义,分别评论三种花朵,并以莲花自况,抒发了其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看似简单,其实背后的意指。足可以让人深思。逸少兄。你觉得呢。”
王羲之看了看书法,感慨了一声,“玄度,在评论之前,我有一个问题需要询问轻云。”
说着,他朝着陈逸问道:“轻云,不知你可否告知创作此篇文章的那位老夫子的身份。”
陈逸摇了摇头,“先生。我与那位老夫子只是相处了数日而已,并不知晓他的身份如何,不过看其气度不凡,相必不是普通人物。”
王羲之点了点头,“能够创作出这篇文章之人,又岂是普通之人,想必也是出身世家,在朝为官,这篇文章,看似描写莲花。却是借着莲花的纯洁,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想法。以及对当前朝政和社会的黑暗进行讽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正是文章中的妙笔,意指朝政黑暗,想要在其中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的艰难,而他并不想同流合污,至于濯清涟而不妖,想要实现,更加的难,这或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最后面的这段话,可是说是另一处妙笔之所在,对三种花朵进行了评判,菊花之隐士,牡丹之富贵,莲花之君子也,在这种黑暗的朝政社会之下,有人喜欢像菊花那般,成为高深的隐士,隐居在世外,有些人则喜欢像牡丹一样,去追求富贵,不在乎心灵如何。”
说到这里,王羲之抬头望了望远处的湖水,那些莲花,依然是那么的纯洁,“当今朝代,想要做隐士的人,并不在少数,我们亦是在其列,而贪图富贵者,更是在多数,至于像莲花一般,能够在朝政中出淤泥而不染者,却是少之又少,谁又能像这篇文章的创作者那般,去喜爱莲花,像莲花一样的高洁呢。”
听到王羲之二人的评论,陈逸感叹一笑,这一篇文章,除了改了一些现在所没有的事物之外,还小小的改动了其他一些方面,以使得整篇文章,更加贴近东晋朝代。
他之所以没有去说这篇文章或者是那段句子是自己创作的,就是因为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是创作不出一些东西的,就比如这莲花所谕示的官场一样。
此篇文章的创作年代是在宋代,当时隐士之人十分的稀少,在文章中就已然表示了出来,而在东晋,正是隐士盛行的时代,许多文人雅士,不愿留在朝中为官,只愿隐居在山林之中,倾情于山水之间,所以,他也是进行了小小的修改。
虽然他的修改,并不是太过完美,但也是极为贴近于东晋时代,否则,也不会让王羲之二人如此的感慨了。
“此篇文章的创作者,定是一位高洁清白之人,能够在官场之中,出淤泥而不染,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否则,也不会有很多文人,辞官隐居了。”许询感叹的说道,这一篇文章,足可以触动任何文人的心灵。
王羲之轻点了点头,通过三种花朵,将现在官场上的三种人形象而生动的表现了出来,这篇文章写得可谓是出神入化,“有些时候,说说容易,想要做到,却是极难,任何人都无法保证,一生在官场中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我们现在的隐居,或许是一种逃避,但更多的,只是想保持自己的本心罢了。”
无论他们怎样看待这篇文章,不可否认,这文章中的一些内容,都是触动了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