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暗中布局(2 / 2)
公孙延能将魏国的阴晋交给秦国,被秦国许诺的大良造的高位和丰厚的贿赂收买,可见在他眼中,利益有多么地重要。他怎么会以萍水相逢的一段所谓“友情”为重呢?
况且,在这样的竞争时代里,不追名逐利的人能有几个?听说魏王魏嗣有一位宾客名叫孟轲,一贯主张“义”先于“利”,又要君主们施行“仁政”。可是对于君主和常人而言,这些话不过是听听而已。如果真的按照孟轲的主张来做,恐怕没多久就被它国算计,国家利益受损,甚至是被亡国都说不定呢。
想来那仁政,君主也是当作口头禅来标榜一下自己,这也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估计魏王魏嗣,以及将孟轲延揽到魏国的魏嗣的父亲魏惠王魏罃,也没有真心相信。
张仪想着自己与公孙延的信誓旦旦的互称对方为知己之语,心中觉得很是别扭。再看看那公孙延,说起这番话来,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看来两人正是棋逢对手。张仪心想:“能这样也不错,总比遇到那彼此毫无交集的人强些。”
张仪见自己说服公孙延的事情已经接近完成,他于是就再添一把火,答应暂且借给公孙延一百金,让他作为入魏求仕的经费。其实,这些钱财也是秦君听从了张仪的劝告,要撺掇公孙延入魏,而特意准备出来的。张仪不过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而已。
然而,对于公孙延,他尽管无法消除对张仪的猜忌之心,但却也懂得感谢张仪的恩德,毕竟是张仪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公孙延也打心里愿意与张仪进一步结交,联合起来互为帮衬和凭靠。
张仪完成了说服公孙延的任务,他不愿在函谷关再做耽搁,于是就在当天黄昏时分,带着出使楚国的使团,离开了前线。这次,他才取道于武关,直入楚国国境之中。
秦国与楚国虽然彼此之间经常地冲突不断,但是相互之间派驻使臣也是常事。张仪进入到楚国的国境之内,验证了自己的秦国丞相的身份,又派人先行一步,向楚国朝廷呈报上了秦君赢驷写给楚国的信函。
楚国的地方官员发现是秦国丞相亲自入楚,他们也格外地重视,也派出了传信之人,向郢都的朝廷汇报了情况。
景池大夫一直是楚国迎来送往的礼宾大臣,他受到了楚国太子芈槐的委派,就在郢都的北郊外等候着秦国丞相的到来。
因为渑池战事吃紧,亟待以连横之计化解危机。所以,张仪率领的秦国使团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耽搁,他们只用了两夜一天,就赶到了楚国的都城所在地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