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出兵前的准备(2 / 2)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此次朝廷派遣的大军分属四个派系:其中梁王、孟观属于贾后一派;匈奴首领刘渊明面上属于皇后一派,实际上则是跟世家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而周处老将军则因为性情耿直独立于其他两大派之外;剩下的最后一派就是我们自己。”
“在这四个派系当中,贾后的势力最为庞大,除了梁王掌握的五万长安守军外,还要加上孟观统领的一万宿卫军。在兵力上对方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因此我们到了关中之后,一定要拉拢住周处老将军,这样一来就可以壮大自身的势力,不要忘了,周老将军手中可是掌握着五千直属兵力。”
说到这里江统收起布绢向司马遹和诸位拱拱手然后坐下。
“好了,军情听完了,大家说说各自的意见!”司马遹拍拍手说道。
“江洗马说得没错,手下我们必须要拉拢住周处老将军,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匈奴人刘渊。虽然他的兵力不多,只有五千人,但由于全是骑兵部队,因此刘渊的实力不容小觑。世家们将刘渊派到关中,不管对方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杜锡一手抚须说道。
“现在叛军齐万年手中有多少兵力?”祖逖还是关心叛军的问题。
“祖大人,根据情报显示齐万年叛乱时手中除了五万精锐胡人骑兵外,其他都是流民战力不强。但是经过战场洗礼之后,这些流民已经蜕变为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因此现在齐万年手中至少还有七万大军。而且他手中的骑兵部队损失不大,再加上步兵经过锻炼后,现在的齐万年比刚开始的时候只强不弱。”江统朗声答道。
“这么说来,关中叛军虽然有些伤亡,但是还没有伤到元气。”祖逖沉吟道。
“是啊!这还不包括其他氐族部落,一旦其他氐族部落也加入到叛乱之中,叛军的势力只会更大。再加上朝廷各路大军各有各的心思,想要再最短的时间内平定叛乱有些困难。”江统皱着眉头附和道。
“呵呵,大家说得不错,事实上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叛军的情形,孤倒是希望关中那些氐族、羌族、匈奴人统统叛乱,正好给了孤整治他们的借口。这些内迁的胡人,各个心怀鬼胎,虎视我华夏,若不能及早解决他们,迟早他们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孤最担心的是内忧,若是各路大军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内讧,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司马遹知道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而且历史上司马彤就是因为公报私仇,白白牺牲了周处了五千大军。司马遹既然来了,他当然不希望这种事情再发生。
“殿下说得有道理,朝廷也不是怎么回事,明明知道周处老将军跟梁王不和,还偏偏把两人弄到一块!万一在关键时刻发生内讧,岂不要连累到殿下!”杜锡非常不满朝廷对于平叛大军的安排。
“关于这件事,我们只能做到尽量避免,若是有人一意孤行,那就不要怪孤心狠手辣。”说到这儿,司马遹眼中射出一道精光,看到军机堂里一片寂静他接着开口道:“现在再来算算我们的家底。元康二年,公元292年,经过人口普查,新城县共有人口二十五万人,经过五年的发展,各户就是卯足劲生也不会多多少。”
“这也是孤为何坚持出兵关中的原因,大家知道吗?整个关中有两百多万人,虽然这里面包括一半的氐、羌之人,可一旦我们控制了关中,就可以成强秦之势,凭此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困难有多大,孤都要出兵关中。”
“除此之外,孤认为出兵关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锻炼出一支精锐部队,打仗不是光凭人多就能胜利的,十万弱兵还不如三万以一当十的精锐。但是精锐不是靠操练、演练等练出来的必须要用血和火磨炼出来。”司马遹看着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以前我们打在新城平叛、剿匪所向披靡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可是我们根本没有跟真正的捍兵强将血战过,只有在关中跟胡族的精锐真刀真枪干过,才能知道我们和胡族军队有多少差距。将来北伐胡族时也不必两眼一摸黑,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都不知道。”
司马遹继续对着众人说道:“此次入关中我们先是练兵再就是在关中地区推行新政,第三就是把关中打造成我们最牢固的根据地!这三个任务一旦完成我们有了横行天下的资本!”
大家一听都点头称是于是大家纷纷开始商量讨论起细节问题。经过一天的讨论整个行动计划和细节步骤都被敲定而且人选也被选定。
太子司马遹亲自担任主将,祖逖、司马雅、祖约为副将,江统、李方、祖该担任随军从事,负责料理后勤、文件等。调集一厢步军,再调集两营太子亲军,其中一营为火枪兵,共计九千人。
杜锡、许超率剩余兵力镇守新城,其余各折冲府兵各自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