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考校(1 / 2)
时间回到不久之前苏府的藏书楼附近火炉熊熊气氛严肃如今整个苏家能找到的比较有学问的人都已经聚集在这儿其中地位最高的自然便是今任申州知州的宋茂宋予繁此人进士出身在民间已经算得上是才高八斗的人物。由于知道他每年都会过来一众苏氏学子也已经在先生们的督促下准备多时了。
有钱或许买不到学问但有钱可以买到书因此苏家的这栋藏书楼其实还是很大很庄严的如果说苏老太公有什么愿望他或许会希望有朝一日苏府成为真正的书香门第饱学之人辈出之后后人们能够看见这栋藏书楼记住曾经仅为商贾之身的他这一代所做出的努力——这个想起来也是很有庄严感的事情人老了之后往往也对这样的事情最感兴趣了。
如今藏书楼里前半段比较机械化的考试已经完成无非也就是给年纪大一点的学子出一道策论题给年纪稍小的孩子出些先贤语句让其做出理解和释义。参考答案这样的东西在这年月是绝对没有的没有人能够确定地告诉你论语的哪一句哪一句该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评判也属于一种自由心证的过程。当然只要是有见识的人自然能从中看出许多东西来或是先生们机械化的灌输或是学生们有没有创新能力有没有自己的想法。
今年的这次考校与往年有些不同。
眼下在初步的考试之后被叫在藏书阁中央回答宋茂问题的是一名年龄不过九岁十岁的孩童看得出来他如今非常紧张语言结结巴巴对于问题的回答似乎也没有多少自信但总算还是这样说下去了。
“论语……雍也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知者求万物之变化仁者……但是知者之所以求诸多变化本为寻求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至理而仁者不求变其实也能以不变应万物变化仁者知者本为一体……先生说……先生说不懂知的仁者并非是真正的仁者不懂仁的知者所知的也不过旁门左道。呃……有一天会吃亏的……”
这孩子不过九岁左右看来也是老实憨厚之辈这时候组织言辞颇为困难讲了半天还是用了“先生说”这样的话间中夹杂一些通俗的白话。若真拿出去应试自是不登大雅之堂但这时当然不同。宋茂今年近四十岁看起来也是一副端正中带几分憨厚的样貌此时一边听一边点着头。
“荀子曾言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庄子也曾说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万变不离其宗……确是如此。小黑子这句话该是先生教给你的吧?”
听他问起这个那紧张的小黑子稍稍开心了一点大抵因为答案简单于是点点头:“嗯回……回知州大人的话先生曾说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
“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有此句足矣……”宋茂点点头随后笑道“方才这知者乐水的释义莫非全是由你先生所说?”
小黑子点了点头:“先生曾随口说过一些。学生……学生记得不是很全……”
“你可懂?”
孩子想想摇摇头随后又小心地点点头:“懂……懂一点……”
“呵呵想来也是。”宋茂笑起来“那么之前考校的这段释义莫非也全是你先生所说?”
孩子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先生……先生曾说到过这里但……但没有具体说这些这是……有些是学生想的……”
宋茂看他摇头点头点头又摇头随后自己也笑着点了点头与周围苏崇华等人交换了一些意见。苏太公本就在旁边看着这时自能发现情况的不一样:“知州大人这是……”
“恭喜苏世伯此子与方才考验过的那孩子异日或能有一番成就。”
“啊……”
能得到宋茂这样的评语可是不容易苏太公心中欣喜表面上自还没有表现出太多来只是看着事情发展宋茂看看四周的夫子以及学院中的几名先生朝苏崇华拱了拱手:“苏兄这教授小黑子课业的先生不知乃是哪位……”
对于豫山书院的几名先生他以往其实也有些接触没有什么可取之人这时只是往一两名生面孔投去了目光。苏崇华表情有些犹豫但看看苏太公还是开口道:“似乎不在此处这小黑子与方才重明那孩子皆是立恒弟子。”
苏太公微微愕然随后露出惊喜之色那宋茂的神色也微微动了动随后翻动着之前的一些答题宣纸让旁边一名老师选了选叠出五张又看了一遍才递到苏太公与苏崇华那边:“苏兄看看这些学生的答题可是全为那一人所教?”
苏崇华看看名字点点头宋茂这才向苏太公解释道:“同是一题同为一位先生所教学堂中上的是同样的课程但这五份竟是各有不同且皆有自己所得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