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节 大将(二)(2 / 2)
何如宾觉得他的主意不坏当下关照一个办理书启的师爷去办理给汤允文的手令又手书一纸条要澄迈城内官绅士民死守:
传知澄迈令邱及澄迈守城官绅共鉴:本镇克日亲统大军驰援望坚守勿懈以待解围。
下面不写日期只落了他的款。
想了想他又写了同样的第二张纸条只不过前款变成了:“知临高令吴及澄迈守城官绅”。
写罢传令从军中选二名通琼山方言的精细兵丁每人赏二十两银子带着二封书信即刻渡海投送。
办了这二件事情何如宾觉得心情畅快了些想到因为吕易忠不断催促进兵才把标营渡过去海去的倒给了一个歪打正着的机会。
他微笑着问大家:“此次渡海征伐髡贼的底细咱们知道的不多我带得这二万人马除去空额、老弱能战之兵不过一万多人。不知能否与髡贼一战?”
众人不免又是一番逢迎什么“大军一到涤清丑类”、“大张挞伐”、“大显兵威”云云。这里一半是奉承他的话一半却是幕僚们的真实想法――在他们看来髡贼不过是仗着奇技淫巧火器厉害点罢了真要摆出堂堂之阵进行野战绝非朝廷大军的对手。所以没人对战争的结局持有怀疑态度。
内中有个幕僚说虽然髡贼不足虑但是毕竟船坚炮利又纠集了“闽粤奸民”数万人。而官军至今对髡贼的底细所知甚少连髡贼首领的名字都不知道。
官府的唯一情报来源就是塘报和各种市井传言。
“铁船可以浮在海上快船无桨帆可行这岂不是成了妖孽!”何如宾一贯对此不甚相信只是收到了汤允文的塘报才算是勉强信了三分但是将领为了推卸责任或者鼓吹战功夸大敌情是寻常之事。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军虽知己却不知彼。”常青云叹息道。
“那位孙天标即是从临高逃回必然对髡贼底细所知甚多何不将其调来军前听用?”一个幕僚建议道。
“先生所言极是。”何如宾点头孙天标即是从临高逃回又是军官了解的情况一定很多有他在帐前听用就能得到许多有用的资料了。“我这就向制军大人请调此人。先委他一个外委把总的衔。”
常青云道:“镇台大人此去剿贼必收全功。这是不用说得了只是还要剿贼剿得好看。若象当年俞大帅那样兴师动众最后只落一个迫敌全师退去的结果远不如双屿大捷之威了。”
何如宾原对海外之人就有极大的戒心当初只是以军势迫走逐红毛人就是因为文武官员认为战力悬殊纵然开战得胜损折过大亦不能向朝廷交待。现在经常青云一说想到王尊德不过是行当年的故伎。
常青云却认为髡贼有大铁船和铁快船若是只迫他们拆毁城寨而走他们必然会另择地点再次筑堡这种海外蛮夷冲破万里海浪舍生忘死的来中华贸易岂能轻易善罢甘休?必然会另觅巢穴。当年荷兰人虽然迫于官军势大才撤退到底是也是得了允许商人去台湾贸易的许诺。而且他们马上就转向台湾修筑城堡去了。迄今红毛番夷依然是大明沿海之患。
“先生的意思?”
“髡贼擅舟楫我军虽不可与之海上浪战却可以奇兵之策破之。”常青云很与把握的说道。
一个幕僚笑道:“莫非要效诸葛武侯故伎?”
“髡贼船只多为铁制难付丙丁。”另外一个幕僚摇头表示不赞成。
常青云的奇兵却原来不是火攻船这一传统型的中国水战利器大明和大清水师抵御外侮的主要手段。他的奇兵是水底混江龙――一种传统型的中国制造的水雷。要按照某些书上的说法水底混江龙是原始的锚雷其意义与“一窝蜂”是现代火箭炮鼻祖一个样。
不过这种锚雷由于发火机构有严重的问题而且布设困难始终也没发挥出实际的用处渐渐的就成了书上的一件“神器”了。
何如宾当然知道这样东西明末是个中国火器大爆发的时代只要识得几个字的人都在谈火器的发明创造虽然多数只不过象宋应星说得那样是指望靠这个升官发财。
水底混江龙根本没有实用价值这点何如宾知道的很清楚。但是常青云的奇兵却是一种改良版的混江龙――类似漂雷。
常青云当即在桌子上用茶水为墨画了一个草图。大致就是将火药装在陶罐里密封好然后四面交叉绑竹子不但提供浮力还容易挂住船只。筏子上面再覆盖稻草之类。由专门擅水性的兵勇凫水推送到髡贼的船旁再引燃导火索。
“或不必用兵勇只派小船乘夜色潮水入港之时于港外释放百十个混江龙随潮水漂送入港混江龙内改用闷香引火。”常青云说。
这样施放漂雷当然没有准头可言所以要多放一次放出一二百个就算没有挂到船只只要到时候一爆也能起到惊扰髡贼的作用。如果能炸沉炸伤髡贼引以为长城的大铁船髡贼就只能投降了。
常青云的这项新战术引起了幕僚们的一阵议论。这混江龙的意义他们当然明白若是在博铺大量施放混江龙髡贼的船只不但会遭毁损而且余下的船只也不敢在港内多做逗留。必然会提前求和。
何如宾心想这个东西不知有没有作用?但是所费无几。何如宾不大相信这东西能够炸沉大铁船但是能炸沉几艘铁快船也是大功一件了。当下就答应让人先试制一批。
“此物还是以擅水性的兵勇推送入港最好。”常青云建议“镇台大人不如建一水雷团营选百十个熟稔水性的水勇***练必能收奇功!”
一个本地的幕僚说道:“本省有疍民贱户此辈平日居于水上漂泊不定做奸为盗者甚多。然水性极佳不如编募为水勇驱以施放混江龙之用。收以毒攻毒之效即间有伤亡也不足惜。既不致有损天威并可为地方除害。”
由此开头幕僚们说起了火器。明末本来就是个人人谈火器的时代各种书籍很多亦不难取得所以幕僚们多半能说出些子丑寅卯来。何如宾也是此道中人还有著作一谈起来更是头头是道。因为传闻髡贼的火器厉害人人都想找出几种更厉害的法子来克制住敌人。
何如宾沉吟片刻招募水勇这样的事情他一个人做不得主需要总督和巡抚的首肯。不过这倒不失为一个克敌制胜的办法。招募二三百水勇所费不多。就算那混江龙无用也可用之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