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恭亲王遗折(2 / 2)
说着,心里在反复想着奕忻的卒年,又忧心他会不会提前死去。心中感慨万分。
“皇上,奴才怕是不久于世了,这生前最后一件事,便是这份遗折。既是皇上有吩咐,奴才会好好写好这辈子这最后一份折子。尽奴才最后的本分。。。”
我实在不忍心再看他那张老泪纵横的脸,扭头忍住泪站了起来道:“六爷,朕这就要回宫了。你安心歇着,平日里缺些什么药材大内里有的,尽可使人取来用。”定了定神,转头对门口侍驾的寇连才道:“寇连才你都听到了?另外传旨给太医院,着遴选医术最精之医官两名,自即日起在恭王府伺候着,原先的两名伺候不力,着各降二级听用。”
“皇上。。。”奕忻在身后说道:“恳请皇上收回成命,奴才不行了,列祖列宗召见奴才了。。。皇上不要责罚他们,不是他们的错。。。”
我背身缓缓点头。奕忻继续说道:“皇上,奴才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六爷说,但凡朕能办到的,朕无所不允。”我没敢回身,接过寇连才递来的手巾,拭了拭泪。
“奴才想提前知道身后的谥号,此不情之请,皇上若是。。。”
“六爷。。。”我不由转过身去牵起他的手,回头吩咐道:“梁启超记下了,日后恭亲王百年之后,赐谥忠。。。”
这是恭亲王历史上的谥号,终清一朝,亲王以忠为谥者,但开国摄政王多尔衮与这位恭亲王奕忻而已。
就凭他这一份为国的心,他当得起这个字。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只是为了他出身的那个皇族,但是毕竟他从头到尾,忠于这个国家,殚精竭虑所忧所思者,强国兴邦耳,若是没有他,洋务派无从谈起,这个国家还要积弱无数年,我的新政也就没有那么好的根基。
有了根基,还要有好的人才,今岁的大比,便是国家抡才的盛典,挟大胜之余威,国家气象更新,这一年的大比也一推再推,眼见就要入冬了,可不能再推了。
这一年农历九月一十五日,天下优士毕聚于京师,蔡元培,谭嗣同,杨度取了前三名,其中蔡元培乃是容闳所喜爱的青年才子。谭嗣同是我特意超拔的,杨度则是才华横溢,其余才俊均乃一时之秀,诸如章炳麟,汤寿潜,陈锦涛,林旭,杨锐,杨深秀等等,都是方面人才。蔡元培和章太炎都是才华横溢又有志于教育的好苗子,直接安排给了容闳。杨度,林旭安排去了教化部。杨锐才思敏捷,直接留在随驾,辅助梁启超。谭嗣同与杨深秀性情正直,勇于任事,拨给了清政衙门。汤寿潜与工商部前就有往来,是以直接去了工商部。陈锦涛则去了财政部,这些都是以往就有名胜的方面人才,自然是直接进各部听用。(蔡元培,杨深秀历史上乃是90年中进士。书中有蝴蝶效应。)
至于其他的各等进士,倒不像往常那样直接补州县,州县的缺额我另有用处。这些人全部进翰林。同时借着这次大比,并彰显重视教育的态度,着翰林院与教育衙门合并成教育部,容闳任尚书。同时那三个宗室亲贵留下来的职位也直接进行了调整,着刘光第晋东阁大学士,兼领大理寺正卿,户部,吏部的满尚书缺额就空缺着,毋庸理会。赐三人在京荣养,非钦命不得出京。
同时在殿试第二天的朝会上,我颁行了新的教育法,全国学童,自蒙学伊始至大学,一文钱都不用自己掏,全部都由国家教育经费拨给,进入大学后,由于要离乡背井,依从九品例发放津贴。同时,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教育,优惠与工商业优惠等同。
至此,国家的大政方针——军事,教育这两项基本上已经有了国家以圣旨颁行的专门律令《大清国防律令》,《大清教育律令》保证。尽管为了这两项国家开支不少,未来数年内的岁入全部要投入到这两方面外加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去。但是我始终认为值得,与其把钱投入到修那些形象工程,什么政绩工程上去,还不如把钱实实在在的用在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着深远影响又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去。
慈禧投入三千万两以上的钱修成的颐和园,被我用来改成国家烈士陵园,就已经昭示了我务实的风格,虽然没有人胆敢说什么我不孝敬慈禧。但是人人都看得出来,今上不是修几个园子就能瞒得过去的庸主。
到了这年年底,从英国归来的各级民政官员三百多人,配放到各地去填补那些缺额,在北京举行的天子送行宴上,我给了这三百多人每人一个专折奏事权,同时将转折奏事权下发到从七品以上,也就是说,每个县的工商局,教育局,清政局等各部分支局的司官,都可以直接将心中所想所思,以及地方风情等事情,一一直接呈达天听,最不济也能到内阁各副总理大臣及阁员。这样一来,机枢之地就增加了大量的秘书人员,特拨文华殿,武英殿及仁智殿三殿给内阁使用,由步军衙门拨兵员二百人协助侍卫维持。
而文官派出的重点,在于沿海各省,以及辽东三省,以及新鄂省。伴随着行政官员的到位,移民计划正式展开:全国大赦出的刑事犯,轻罪流配新蜀,新湘,新鄂三省,重罪交赴马加丹黄金城,由凤翔统领的黄金部队管理开采黄金,等待明年夏天由军舰运回国内,作为将来币制改革的保证金。
这个国家的欣欣向荣,正从这一年——岁在甲午的一年昂首起步。试想想吧,这样一个国家,十年后,二十年后,将会是怎样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