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第521章 二张的交锋(2 / 2)
望着他这副做派,张暴徒差点再一次破功暴走了……
好在张暴徒的理智未全失,硬生生地忍住了,没把手伸出去。可再看张春锐时,那目光明显不善了。怎么看这小子都觉得膈应,还是想个借口把他支走好了。
不过想了半天似乎也没什么合适的借口,张日弁不由气结。甩了甩衣袖也懒得再理张春锐,一个转身回到船舱里坐着去了。
有时间对着这二愣子,还不如琢磨琢磨常州商会制度的问题好了。坦白说,常州商会的这套制度真不错,若是朝廷也能吸收个一二,那绝对可以使吏治焕然一新,官员贪腐的问题也能得到极大改善。
张日弁喝着茶水,一边在心理慢慢琢磨着。可想了半天,他又觉得自己想天真了,也想岔了。想要吸收常州商会的制度有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认字的问题。
常州商会的工业园区内有那么多工人,之所以能相互监督,并且做得井井有条全有赖于他们的工人都认字,不是好糊弄之人。
如果想要减少官员贪腐,欺压百姓的情况,那显然就得先彻底开启民智。只有老百姓都能读书认字了,都明事理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朝廷的律法,从而起到监督官员作风的作用。
虽然报纸的出现已极大的改善了这一情况,但从各地的回报来看,也仅是常州与东京这两块地方做得稍微好些。
京城是首善之都,大宋日报直接授命于天子,天子要做到广开言路,自然不敢有人敢在这块上面乱做手脚,而大宋皇家报社的社长也都是忠直的大臣担任,所以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广开言路监督官员的作用。
而常州这里,本就是报纸的起源地,直接由杨涵瑶本人管理。而杨涵瑶,不管她有没有什么其他企图,就面上来看,这常州报社在她手里尚且还是能做到“真实报道”四字的。
所以常州的官场也十分的清白,官员对自己的约束力很强。不是他们天生如此,而是报纸是对他们真得起到了约束的作用。就如现在的那晋陵知县陈文礼来说吧。
一看那家伙在别地为官时就不是个老实得,可到了常州这地,还不是得夹着尾巴做人?哪怕想巴结下杨涵瑶还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生怕被那些民间御使给“弹劾”了,那样他可就真惨了。
常州学风鼎盛,儒风蔚然,这一点从历届的取士中便可看出。自国朝问鼎以来,这常州便是人才辈出之地。
这学风味一浓,这百姓的思想境界也就高,再加上杨涵瑶这几年的百家讲坛一弄,这常州百姓可是相当不好糊弄得。因此在常州为官,是福也是祸。
你老老实实地当官自然平安无事;可若是起点什么歪心眼子,呵呵,保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常州的那群民间御使可不是吃素得,自从这报社树立的第一天起,这群家伙就跟打了鸡血似得。
在常州读书人本就多如走狗,天上掉一块石头下来,随便这么一砸都能扔出几个读书人出来。这些家伙本就吃饱了饭没事干,正闲着无舞台发挥呢!
这报社一出,自然是给他们找到了可展现自我的新舞台。要知道,常州因中进士之人太多了,为了平衡南北方官员的人数,国朝在这方面可是做了一番“手脚”的。
好多常州籍的进士都只是挂了个官名,朝廷的俸禄虽拿着,可实则却是闲赋在家无事可做。这心里本就憋着一股火,正愁没地方发挥自己的真才实学,这报纸一出,还不是给他们又找了个好去处?
而且这帮家伙心理特别阴暗,颇有点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味道在里面。对于那些“庸才”占据本应属于自己的实职怨愤可大着。
所以在常州地面上当官,你可真得小心了。若一个不慎入了这些闲赋进士老爷们的“法眼”……呵呵,不让你死也得让你脱层皮!
这么一想也就不难明白为何这报纸监督官员为何只在常州与京城能取到这么好的效果了。
无它,只因这两地的读书人多,民智较高所致。同样的道理,若要朝廷吸收一些商会制度,恐怕就算天子,朝中诸佬通过,但效果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看来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得先从推行汉语拼音开始……”张日弁的目光变得幽深。
唯有高效率成批成批教导百姓识字才有可能将商会的监督制度引用到朝堂上去!若做不到这点,那无异于纸上谈兵!
张日弁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今个儿就不逛了,回去,回去写奏章去!拼音,一定要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