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第944章 :不堪重负(2 / 2)
虽说树挪死,人挪活,但就政界而言,上至省部、下至区县,派系林立、利益交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像陈树德这样突击提拔、迁调的干部,初来乍到,难免也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地方保守势力的掣肘,骑墙派的阳奉阴违,都足以令他政令难通、举步维艰。
抛开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不提,文定市辖下的各工商企业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国企不景气,民企不听话,这也是当前国内企业的通病。
摆在陈树德面前的首要难题,是曾经的明星企业、纳税大户,文定市第一轧钢厂。
文定一轧筹建于80年代初,由文定市政府出地、津铁集团出钱出设备,分别占股30%、70%,作为津铁集团的附属加工企业,该厂拥有一条年设计产能为12万吨的复二重线材轧制生产线,也就是俗称的“普线”,通过来料加工的方式为津铁集团轧制6。5mm-8mm普线,正常开工的情况下,年营业收入可达到4000余万元,除养活全厂的400余名干部职工外,还带动了一大批关联企业,在文定市的工业结构布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我国特殊条件下存在的一种轧制形式,复二重轧机具有投资少,上马快,布置集中,技术便于掌握,线材易于拉拨加工等优点,其缺点也是同样鲜明,和邺钢二线材采用的高速线材轧制方式相比,复二重轧线速度慢、产量低、单位生产成本高、多盘多头的捆扎方式致使加工不便等等,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属于必将被历史淘汰的角色。
当然,这些都是站在杨昆这个后来人的角度来考虑的,仅就90年代中期而言,采用摩根技术的高速轧机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还不像2000年后那样呈爆炸式增长,国内也仅有京钢、沪钢、长钢、邺钢等少数几家国有大型、特大型钢企拥有不超过10条高速线材轧制线,其中还有一半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的二手设备,在高线技术国产化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普线轧制技术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导致文定一轧每况愈下的真正罪魁祸首,在于普线轧制技术自身的高危险性所带来的工伤事故损失,以及必要的善后工作的投入。
所谓“高线”、“普线”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在于双方轧制速度上差异,就技术本身而言,加热、传送以及初轧、中轧等工段的技术和设备其实是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在于精轧也就是成型区,和高速线材采用的全封闭式顶交或侧交无扭轧机相比,复二冲轧机的开放式布置和轧制方式决定着其安生性上的先天不足,温度超过1100摄氏度、出口速度超过每秒20米的红钢一旦失控,沾之则伤、碰之则亡,极难幸免。
据不完全统计,文定一轧自建成开工至今的十余年里,平均每年都要发生一两起重大生产事故,累计共导致6人死亡、14人终身残疾、7人不同程度的大面积烧伤,该厂为此承担的伤亡抚恤金、伤残及生活补助等支出在企业经营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亦逐年增加,近年来更是已经增长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
有鉴于利润的逐年下降,一轧的大股东津铁集团的领导层一直有意从该厂抽资撤股,甚至将其永久关停,但对于文定市政府来说,一轧的倒掉意味着数百名工人下岗、数百个家庭的衣食无着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治安等社会问题,双方反复扯皮的结果,津铁方面表面上打消了撤股停产的念头,却暗中凭借手中的资源优势,在钢坯供应、加工费返还等环节上予以诸多限制,导致文定一轧连月来开工率严重不足,人心思动,已经陷入破产清算的边缘。
为挽大厦于将倾,在咨询过不少业内专家的意见之后,陈树德就打算找一家有能力也有担当的企业,来承包市一轧甚至全盘接手津铁集团在其中所占的股份。
在他看来,自己这个未来女婿有财力也有能力,加上他本身就做着线材生意,产品适销对路,无疑是作为“接盘侠”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