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千部佛经(2 / 2)
“雍仲本教”于天竺佛法系出同源虽然各自的发展轨迹不同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吐蕃人接触天竺佛法其实时间不长却能够吸收其中之精华与本身之佛法相互印证、共同发展如今已然自成一派。然而天竺固然佛法精深但是极度落后很多佛法经典甚至写在树叶之上传诸后世很多佛法更是口口相传难以借鉴。
大唐高僧玄奘历经数万里之遥自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取真经之后将其携带回长安予以编辑、刊印使之大行天下佛门昌盛。
而作为以佛法为本源的吐蕃人早已对大唐之佛经垂涎三尺求而不得。
眼下听闻房俊赠送千部天竺真经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房俊微笑道:“佛度有缘人吾与令尊忘年之交于长安之时时常坐而论道、言谈甚欢。如今见到阁下亦是相逢恨晚区区礼物不足挂齿。只要噶尔家族不会怨恨吾心怀奸诈就好。”
论钦陵摇头道:“断然不会。大帅虽然执掌千军杀伐决断却是个精通佛法之人。佛陀降世悯世人悲苦故而创建佛法普度众生。大帅能够不囿于一家一国之局限使得佛法传遍四方其功足以使得天下信众感念于心衷心钦佩。”
佛法之中最重要的便是一个“缘”字若有缘则一念通遂万法在心若无缘则相逢而不识难入佛法之境界。
一句“佛度有缘人”将佛法之真谛阐述得清清楚楚论钦陵岂能不服?
当然佛法讲究的是悲悯世人、普度众生与征伐杀戮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民众久习佛法戾气渐去性情温顺会使得吐蕃人剽悍之民风大为减弱崇尚和平厌恶征战。
这亦是房俊“不要噶尔家族怨恨其心怀奸诈”之本意。
吐蕃国内一般的民众、奴隶是不能够修习佛法的一则是因为民众、奴隶的等级与牲畜并无不同没有资格修习佛法再则亦是因为缺乏传播之途径一般的底层人民根本接触不到精深的佛法。
然而若是房俊赠送噶尔家族千部佛经如此之大的数量足以使得佛法蔓延开来任何人都有机会修习。
族人们修习佛法之后一个个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不杀生、不嗔痴剽悍之习俗必将一扫而空。
固然境界更上一层楼但是温顺如绵羊一般还能保持几分血勇之气?
然而论钦陵需要的考虑不止这些。
噶尔家族的族人血勇剽悍固然重要但是如何维系噶尔家族在青海湖的统治却更重要。
无论如何吐蕃的赞普乃是松赞干布占据名分大义是噶尔家族的君王。无论噶尔家族亦或是生活在青海湖的吐蕃人都要奉其王令而行对其忠贞不贰、无所忤逆。
然则若是噶尔家族从大唐得到千部佛经将其广为传播使得底层之民众亦能修习上乘之佛法那么噶尔家族的声望将会一夜暴涨!
在青海湖之地可与赞普分庭抗礼。
这不仅是家族统治青海湖的根本这份声望更会传至吐蕃国内使得无数贵族、民众对噶尔家族之贡献顶礼膜拜!
一夜之间噶尔家族的声望便足以与赞普齐平到那个时候即便赞普再是忌惮噶尔家族又如何敢于恣无忌惮的打压、排斥甚至予以剪除?
那将是噶尔家族不败之金身。
当然这一切的代价便是佛法在噶尔家族以及吐蕃内部广泛传播之后所导致的剽悍之气消弭、血勇之性衰减。
以往悍不畏死凶残狠厉的吐蕃人将在佛法的感化之下满满崇尚和平与安宁再不复往昔动辄烧杀掳掠之狠性……
论钦陵终于明白临行之时父亲为何叮嘱自己勿要听从房俊之蛊惑也体会到当初父亲面对房俊给出的“青稞酒”为何明知是一杯鸩酒却依旧不得不仰头喝下的郁闷。
世间之事总有权衡利弊当利大于弊再是满心不愿也之能遵从。
千部佛经使得噶尔家族的统治稳若泰山声望直抵吐蕃之最高层这让论钦陵如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