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新的考验(2 / 2)
“洪门的事情稳妥了,我也就放心了,下一步应该要考虑郑家军的事情了,郑家军拥有了足够的战马,但拥有的火器数量远远不足,特别是火炮,南京的火器局,距离淮安距离不远,我考虑是不是专门拿出来一部分的银子,用于火器的研制方面。”
徐望华显得很是吃惊。
“大人,郑家军拥有的火器不少了,至于火炮,若是能够花费一些银子,也能够买来的,属下没有觉得火器不足啊。”
郑勋睿再次摇头,他很清楚,火器的研制,根本得不到朝廷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火器的研制被视作“奇巧”“下作”之类的勾当,基本没有钱财方面的支持,精通火器制作的工匠被朝廷控制,也没有多少的地位,第二方面是朝廷严格控制火器的研制,只有军队能够拥有火器,其他任何人都不准拥有,第三个方面就是缺乏银子的问题,朝廷早就是捉肩见肘,根本拿不出来多的银子研制火器。
登莱兵变之后,大明京城和南京的火器局,基本就没有做什么事情了,那一次大量火器和火炮的损失,让皇上的看法出现了重大的改变,不再相信火器可以打败后金鞑子。
郑勋睿研发火器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他需要的是很好的改进火器和火炮,譬如南京礼部左侍郎毕懋康发明的燧发枪,这个根本没有引发朝廷注意的火器,其实是枪械制造的重大进步,只要很好的研究和不断改进燧发枪,让其发射不是那么费劲,让纸弹壳早出现,燧发枪就将成为所有对手的梦寐。
其次是火炮,更要大幅度的改进,目前威力最大的红夷大炮,悉数都是实心弹,这与古代的投石机没有太大的不同,红夷大炮必须要能够发射开花弹,和弗朗机一样,那才算是真正威力巨大的火炮。
当然做这些事情,需要大量的银子,如水般的银子投入进去,才可能有效果。
银子方面,郑勋睿暂时不着急,他能够想到办法,凭着缴获漕帮的银子,都能够支撑好长的时间了。
“徐先生,火器和火炮的研制,必须要引发郑家军的高度重视,我的目的不是从西夷购买火器,而是要自行研制火器,而且需要研制出来最为厉害的火器,至于研制的方向,我有一些考虑。”
徐望华看着郑勋睿,目瞪口呆,要不是郑勋睿亲口出来,打死他也不敢相信,郑勋睿居然对火器也有一定的研究。
“徐先生,我想到了汤若望,他如今还是在钦天监吧,你想想办法,将汤若望调到漕运总督府来,主持这军器局的事宜,少不了这位高参啊。”
“这件事情,属下可以负责做好,属下时辰和汤若望联系,其实他在京城也没有多少的事情可以做的,汤若望还有一些同僚,都是从西夷过来的,在京城也没有什么事情。”
“嗯,还有京城军器局的那些工匠,他们留在京城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而且过低的待遇,让他们难以养活家人,你拟出来一个奏折,我想办法请内阁次辅张大人帮忙,将这些工匠调遣到南京来,至于他们是不是去南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徐望华头,他隐隐明白了郑勋睿的打算。
“对了,还有在兵部的薄玉,听至今还是一名从九品的副使,甚至连家人都养不活了,这个人一定要调过来,还有南京礼部左侍郎毕懋康大人,这些人,都是要调到淮安来的,不管采用什么办法,该给钱的地方给钱,反正这些人必须到淮安来。”
郑勋睿的话到这里,徐望华总算是明白了,这不是要设立军器局的前兆吗,不过也无所谓了,只要有钱,一切都好办,南京的军器局,早就破落的不像样子了,那里的设备是齐全的,只要想想办法,掏出一些银子来,一些设备就能够运送到淮安来,至于军器局选址在什么地方,那是下一步考虑的事情了。
徐望华离开之后,郑勋睿打开了信函。
看着看着,他的脸色微微变化了,原来京城里面再次调整了六部的尚书,其中引发他注意的是杨嗣昌,此人出任兵部尚书,接替张凤翼。
杨嗣昌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评价同样是毁誉参半。
同时唐世济出任了左都御史,正式掌控都察院。
这表明东林党人的力量增强了,内阁之中有钱士升和侯恂,都察院有唐世济。
从这一上面,郑勋睿看穿了皇上,不就是想着玩平衡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