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范文程的颓废(2 / 2)
大明军队没有展开进攻,表面上看是按照议和的事宜执行的,可从辽东反馈的情况,范文程内心发凉,他感受到了那位从未谋面的大明皇上,有着非同一般的远见。
辽河暂时稳定下来了,不过互市也被彻底的封闭了,不仅仅是辽河的封闭,草原上也是一样,大明朝廷的要求非常的明确,草原部落之中,只有效忠和服从大明朝廷的草原部落,才允许与大明互市,其余部落一律不准从大明购买任何的货物。
采用互市的办法围堵大清国,这等于是杀人不见血。
大清国地处极北之地,气候严寒,粮食产量很低,想要维持生计有很大的困难,加之这些年以来,八旗军入关劫掠,每一次都劫掠大量的汉人,进攻朝鲜的时候,更是劫掠了几十万的朝鲜人,让大清国的人口空前的膨胀,可这些人都是要吃饭的。
大清国的四周几乎被全部封闭起来,辽南大部分地方被大明军队占领,大清国与朝鲜的联系被完全切断,辽河以西同样被大明军队占领,这里已经成为大清国的禁区,大清国的北方是草原和白山黑水,大都是贫瘠之地,也就是说,大清国与周遭的联系,除开草原上部分的部落,其余全部都不存在了。
这等于是卡住了大清国的咽喉。
按照范文程的预计,最多一年左右的时间,大清国就会出现粮食方面的危机,依照大清国自身的粮食产量,根本无法维持,八旗军在草原的征伐以及辽东之战,消耗了大量的粮草,这已经让皇太极不堪重负了。
一旦粮食的饥荒来临,首先遭难的肯定是汉人和朝鲜人,至于说那些满人权贵,还是可以维持的,可大清国的满人不多,大部分的还是汉人,一旦汉人和朝鲜人乱起来,皇太极和八旗军根本无法平息。
大清国出现内乱,大明军队趁虚而入,那个时候恐怕就是大清国覆灭的时候。
对于这一点,范文程看的非常清楚,可短时间之内,他不会提出来这方面的担忧,因为皇太极暂时没有发现这方面的问题。
皇太极的确是一代枭雄,可惜在维持生计以及民生建设方面,不是特别的擅长,皇太极一直都是以征伐起家的,包括先皇努尔哈赤,他们在民生建设方面,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一旦缺乏了钱粮,很多时候都是依靠劫掠的方式获取。
虽说成立大清国之后,皇太极将部分的精力放置到民生方面,让大清国逐渐的稳定下来,可皇太极真正的重心,还是放在了辽东、辽南等地,皇太极重点想到的,还是要征服中原、彻底推翻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出了一个奇才,此奇才如今是大明的皇上,如此意味着大清国统领中原的希望逐渐失去了,且今后能够保住大清国的希望都越来越渺茫。
皇太极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身体也不是很好,这个时候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到民生方面,可能性不是很大了。
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范文程整体的看法都是悲观的。
大清国已经开始出现不稳定的苗头,诸多的满人权贵对汉人的仇视达到了高峰时期,时不时有汉人遭遇到打骂,甚至被斩杀,皇太极曾经专门制定了规矩,不准满人权贵随意的斩杀家中的奴仆,可惜在八旗军在辽东惨败之后,皇太极对于大清国各地出现的欺辱满人的现象,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了。
这样的行为,是在彻底动摇大清国的根本。
范文程看出来了,他相信皇太极也看出来了,只不过为了平息满人权贵的愤怒,皇太极选择了暂时的纵容,这种暂时的纵容,很有可能开启动摇大清国根本的序幕。
范文程已经感觉到了寒心和颓废,尽管想到了这些事情,可他一直都是闭口不言,以前那种踊跃的为皇太极出谋划策的激情,一去不复返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范文程还是非常小心的,除开必须要到大政殿去上朝,其余的时候他闭门不出,不见任何人,他知道很多的事情不可能瞒过皇太极,他更是清楚不能够让皇太极疑心,不能够让皇太极震怒,否则他这个汉人,在大清国五立锥之地,在大明王朝更是不可能被原谅的罪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