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灾民安置(2 / 2)
为了改善平城的生活环境,许康不得已才出了这么个“万人拉大粪”的馊主意。
当然,这些排泄物也不是一扔了之的。
由于大片森林被砍伐,许康已经用这数十万灾民将平城境内的土地重新翻耕了一遍,所得的新耕地是原来的数十倍之多。而现在这些沉积物正好可以做为最好的肥料,用来改善平城的土壤土质,真正做到了废物利用。
许康好不容易将这些讲解完,却见朝廷的大臣们都是一脸不以为意的表情,不得不补充道:“诸位大人不是一直想知道平城救灾成功的秘诀吗?答案其实就在这里。我们正是善于利用手中的每一点资源,甚至是别人遗弃的东西,才能让五十万灾民奇迹般的幸存下来。”
但是这些朝廷官员是否理解许康所言的含义则成为了未解之谜,因为此后没几天,由于过不惯平城内的艰苦生活,在他们的一再要求下,蔡邕不得不决定提前打道回长安。
这些钦差的离去并没有带走许康多少烦恼,目前摆在他面前的最重要问题依旧是如何分流这五十万灾民。
其实就许康个人来说,他是很想留下这些人的。因为在这个即将混乱的年代里,谁手中拥有的人口多,也就预示着谁的势力强。
而且以平城如今的耕地数目完全可以养活这五十万灾民,虽然生活会有些拮据,但只要上位之人做到与百姓同甘共苦,那么平城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成为雍州第一大城,地位可直追长安。
只可惜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对董卓来说,他是绝对不会允许在长安附近出现如此强大的一股势力,而且这股势力还不在他的掌控范围之内。
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预见,董卓一定会倾尽全力将这股势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为了避免这种悲剧,许康不得不按照朝廷的意思遣送走三十余万灾民,只留下不足二十万人,这样就无法对董卓构成威胁了。
而唯一令许康感到安慰的是,他临时组建的用于维持灾民治安的两万保安团,大部分都选择留了下来,成为许康在乱世保命的基础。
长安城内,就在董卓和朝廷中大部分朝臣的目光转移到平城灾民的安置问题上时,年幼的汉献帝将幽州牧刘虞之子刘和招进了皇宫。
刘虞在诸侯反董之役中,断然拒绝袁绍和韩馥拥护他称帝的要求,向天下宣告尊重刘协的皇统身份,不仅赢得了朝廷大臣们的一致称赞,也让刘协对其充满好感。
如今董卓弄权,山东诸侯盟主袁绍又不承认他皇帝的身份,刘协想要求助外援,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自己的这位本家长辈。
刘和跪倒在汉献帝的面前,神情激动的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此次回还幽州,定请父亲发兵长安,接陛下重回洛阳。”
刘协将他搀起,动情道:“兄长此去危险重重,大汉的国运就交到兄长手中了。”
刘和出宫后,在一众保皇党官员的掩护下,成功逃离了长安。但是无论北边的白波军,还是东北的袁绍,亦或是东方的孙坚都是董卓的死敌,因此这几个方向上都有凉州重兵布防。
刘和想要回幽州,明显已经无法从这些道路通过,只得转道向南,出武关进入荆州地界。